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课改新论 >  阅读文章

观摩优质课《三民主义》,体验高中历史新课程——有效观课议课,成长反思提高

阅读:3250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15 15:53:47
关键词:新课程、同课异构、观课议课
不久前,阳泉市教研室组织在阳泉市第十一中学同课异构研讨高二历史必修三《三民主义》一课,主讲的两位老师都是青年教师,阳泉一中的高霞老师和十一中学的赵敏老师。阳泉市高中历史教研室多次组织市级研讨课,对青年教师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所在的学校是所普通中学,生源和课程资源都非常有限,所以我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力争在观摩研讨过程中取得比较大的提高。下面,我谈一谈这两节课带给我的启示。
一、新课程要注重材料的引用与情景的设置
历史学科如果不注重材料的引用,情景的设置,即便老师讲授再精彩,也会显得枯燥乏味,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课也显得沉闷而不上档次,这是因为历史本身就是生动活泼的。可喜的是两位老师都注重材料的引用和情景的设置。反思我们传统的历史教学,尽管也注重材料的出示,但往往是很机械引用材料,然后再分析材料,并没有把材料融化到课堂之中,结果变成了材料分析课。我想这是我们过分功利地看待历史教学所致。我们再看现在的考试题,尤其是高考题,特别注重材料的作用,不仅大题是材料分析题,就是前面的选择题,也大多是材料型的选择题。因此历史课堂提供材料引导学生们分析,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有帮助的。但我们忽视了从历史人文的角度去解读历史材料,而过分注重了如何从应试的角度解读历史材料。从此也看出历史学科的人文性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是摆在所有历史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高霞老师在课堂导入时提供了五幅图片,以此来引导学生追忆孙中山再通过师生互动,使学生对孙中山革命的一生有了一个直观而全面的回顾,从而为学习《三民主义》这一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霞老师的思路非常好,整个课堂也基本实现了高霞老师的教学意图。不过课堂效果好坏与否是和学生素质是有关系的,观摩的班级虽然是普通班,但这些学生的素质都非常高,如果放到我所在学校,就是特优班中的特优班了,可惜这只能是美丽的奢望与幻想了。试想如果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对于必修1所学的知识已经淡忘,老师提供的图片学生丝毫没有反映,或者是反映模糊,那么老师的教学意图就很难实现。可就是十一中学这样的学生素质,这个环节也花费了大约十分钟时间。导入时间有些长直接影响了教学进度,结果课程任务没有完成。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高霞老师这个教学设计是本堂课的一大亮点。因为遗留的探究问题学生完全有能力在课下完成。如果过分追求公开课的完整性而省略了这个环节,学生也就失去了一次近距离感悟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伟大的一生这样的机会。我想,在某种意义上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是超越于知识与能力之上的,因为这才是历史课堂真正的灵魂所在。
高霞老师结束这一节课的时候,播放了一段电视剧《走向共和》中孙中山阐述他的“五权主义”的视频。这个视频非常有震撼力,比较生动的反映了孙中山一生的革命理想。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给学生作一些适当的解读,使得本应该是本节课一大亮点的地方没有闪出它的光芒。我认为这个视频材料作为结课的材料,来升华主题,如果处理的更好一些,本节课将被点燃到高潮;如果达不到升华主题的目的,否则就是对材料的一大浪费。另外,这个视频作为导课的材料也是可以的,学生们看了孙中山的演讲,情绪被点燃起来,这一节课就轻而易举了。
二、新课程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强调,做到因材施教
再看赵敏老师的课堂教学。赵敏老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教学目标的强调,并在课程标准最低目标的基础上有所深化,注重能力的培养。这是适应了十一中学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对我来说,同样有借鉴意义。我所带的三个班,学生的层次是不一样的,文科重点班的教学目标与文科普通班和理科班是应该有区别的。我以前也一直在努力,但总感觉做的还不是太到位。所谓的因材施教,就是老师要按照不同的学生去寻找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
记得曾经我在平定一中讲过一次公开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最后一个环节综合探究“威胁和平PK保证和平”没能进行下去,因为前面在讲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已经把时间用完了。其实这两个问题完全就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讲两遍时间当然不够了。完全可以先不讲课文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来找威胁和平和保证和平的表现,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失误,完全是没有因材施教的缘故。我所在的学校生源比较差,适合我这样按部就班地讲,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而在生源比较好的平定一中,依然这样去讲,就有些低估学生的能力了,显得课堂有些“幼稚”、“小儿科”了。以后应该在因材施教上多下功夫。我校虽然生源差,但各班情况也不一样,而以往我往往是一样的内容讲几遍,缺乏变化。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除了要钻研教材,还要多钻研学生。
三、新课程要注重整合教材,指导性地给学生点拨学习的方法
我想这对于大多数学生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尽管可能从公开课的角度看,这样做似乎站的高度不够高,但我想这样做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适用。因为学生毕竟他是学生,老师如果过高估计学生,上课完全脱离教材,按照自己的设计重新整合一本新的教材,学生听课的时候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老师的思路到底在哪里。尤其是中等以下的学生,会逐渐失去听课的兴趣,因为他不知道老师你到底在讲课本的什么地方。就像高霞老师的这节课,尽管并没有完全打破教材的结构,只是作了顺序上的调整,我在听课的时候就发现有一些学生已经找不到应该在哪里作笔记了。这不能怨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思路听课,而是老师没有把自己的思路给学生交代清楚。比如高霞设计的思路是先讲三民主义的内涵,最后去分析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改变了教材的知识结构,这个完全可以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简单地交代一下,这样学生才不至于出现跟不上老师节奏的问题。
12
     来源:网络  编辑:shuixi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