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学法指导 >  阅读文章

语文学习方法漫谈

阅读:187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5/20 19:58:51
哲学家周国平说:“读“有用的书”即教科书和专业书固然有其用途,可以获得立足于社会的职业技能,但是读“无用的书”也并非真的无用,那恰恰是有一个人精神生长的领域。”什么是“有用的书”,有用无用之辩,庄子早就说过“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教科书”“专业书”有用,可以提高专业技能,可以考试去,这个必须要做到,一个语文老师如果不能给孩子一个满意的高考成绩,他是不合格的,但是他仅给孩子一个满意的高考成绩,他还是不合格的,他必须给孩子一个满意高考成绩,同时给孩子很好语文素养,作为“无用之书”,可能不会短时间考,如此你背《论语》,你读《平凡世界》,不能马上考,但是他建立你的精神家园,有人这么说“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你的阅读史,就是一个精神成长史。”
陶渊明这样说:“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山海经》也好,《周王传》也好,肯定没有实用价值,他不能用来考官,不可能是“学而优则仕”,但是陶渊明说,我们仰观宇宙,俯瞰大地,人生其乐无穷。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以读书为乐,那就是我们人生的一大成功。
“日有所诵”,诵是背,必须要背诵,清代的张潮这样说:“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这里最高境界是什么?(记)一定要记。你说我读了很多东西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我翻阅十遍,董老师告诉你,你不如背一下其中的十首,记诵是最重要的,记诵下来就是把他它储存下来。存在你的心灵中,还是那句话“经过岁月情感发酵,它会变成一颗种子,长成大树”,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犹太人被称为最聪明的民族,他们没有一寸土地,他们流浪,他有一道哭墙,在遥远的耶路撒冷,那里充满苦难和战火,但是这个民族是人类最聪明民族,各个领域里都有他们杰出代表,比如犹太人卡尔·马克思,比如犹太人毕加索……据说诺贝尔奖获得者当中,十个人就有八个犹太人,那么,犹太人为什么这么聪明,我们读读这则材料吧,犹太人孩子从三岁开始,三岁那是一个遥远的港湾,三岁开始每天接受六——十小时教育活动,高中的孩子们你们每天教育活动是几个小时呢?如果我们感到苦,感到累,想想犹太人。基础教育以记忆为中心,什么是基础教育,高中以下教育都称为基础教育。“记忆”是教育的中心,就是教育从“记忆”开始。在语文课,我常这样说:“背下来,这诗文这么好,背下来是自己的,背不下来的是人作者的。”二十世纪那一代文化人,哪一个不是学富五车,满腹经论,中国当代教育能够培养“大家”么?不能够,为什么?没有“记忆”这个环节,我们都翻检自己的口袋,翻检自己心灵,翻检头脑,“唐诗三百”首我们会多少,“四书五经”我们会多少,“外国诗歌”我们会多少,每个人都可以追问自己,                              
在这里有一个名单,辜鸿铭这个一直不肯剪掉辫子的怪学者,他一生背了多少东西。莎士比亚戏剧三十七部,从头到尾一个字不落背下来,给我们带来的只能是震撼。说到他,北大、清华的学者全都行注目礼。钱穆,九十多岁时在香港,要写他最后历史学手稿,当时他已经双目失明,他不能检阅任何资料,他凭借记忆让妻女“听写”,写下来去查阅相关史书资料,一个字也不差,为什么?因为他不到九岁时,已背下《资治通鉴》,后来又背下很多史书。再说鲁迅,虽然鲁迅曾经抨击过他的“三味书屋”,我们曾经学过他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但是试想仅有百草园,鲁迅还是鲁迅么?他还是我们的民族魂么?还是中华新文化的旗手么?还是世界文学的巨匠么?茅盾可以把《红楼梦》从头到尾一个不落的背下来。再如杨振宁,他应该是相对语文领域的“非专业”大家,但他可以将《三国演义》背下来。日本高中教材中《离骚》是要求通篇背诵的,这件事令我们中国孩子汗颜。我们的高中必修教材只有《离骚》节选,还不要求背诵,这就是差距。比如《滕王阁序》《洛神赋》《孔雀东南飞》这样的长篇,我们是否会背。再如唐诗三百首、儒家经典、道家经典等我们背的怎么样?当然还有西方的,比如海涅“我是剑,我是火焰”,拜伦诗“我为希腊生,我为希腊死”,再如英国一个农民诗人彭斯“我的心在高原,这儿没有我的心”等。像泰戈尔《飞鸟集》、纪伯伦的《沙与沫》、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等都可以作为写作课上的教材。如果我们有了这样的底蕴还愁高考的一张卷子么?周国平曾说:“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真正到位时候,他是不惧怕高考的。”
这是“日有所诵”,下面说“日有所摘”,不动笔墨不翻书,上语文课时我常说,每个孩子要准备摘抄本,要“摘抄等身”,经常有人说学者,要“著作等身”,这样的学者肯定是大学者,那不是我们的境界,那境界太高远,但是我们可以摘抄本等身,我们肯定是学到位了。不仅摘抄,也可以写读后感,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接下来谈的是“日有所写”。(略)
四、语文学习要过五关
高中阶段学语文,要“过五关”,方能“斩六将”。这“五关”,我以为便是汉字关、鉴赏关、古文关、语法关和写作关。我们每一个人可以检测自己。“汉字关”,刚才说中国汉字近五万个,在《中华大字典》中,在《康熙大字典》中,那么常用的汉字是多少?三千汉字即可,常用字两千四百足矣,我们稍微多一点,三千汉字即可。汉字应该是集中识字,有人说识字在小学就完成了,追问一下有几个人完成了?汉字讲求“三义”——“音、形、义”,会读音,会书写,懂其义,三义过关,掌握了三千汉字,就可以了。高考中考成语,考近义词辨析,这表面只有6分,但是这6分背后是一个强大知识体系
第二关就是“鉴赏关”。关于鉴赏关,我在这里借助美学大师朱光潜的一句话“要养成纯正的文学品味,一定要从诗歌入手”,一定要从诗歌入手,因为诗歌特点有暗示性、象征性,它的意象很有特点,它表现手法多样,还在于他最中国、最汉语,它最母语,所以要从诗歌入手,诗歌却读懂了,现代散文没有读不懂的,小说没有读不懂的。所以从诗歌入手,作鉴赏。那么沿着什么样的顺序作鉴赏,现在高中的学生,还处在“读懂”状态。一首古典诗歌拿出来,这诗写的什么呢?很多时候我们未必读懂。比如在这里我们说几首,张先被称为“张三影”,他有一句最得意的诗,“云破月来花弄影”,他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境界,我们要先读懂,他写了什么?云破了,月出来了,花卖弄姿态,读懂了,这是明月清辉下一种静谧的大自然之美,云卷云舒,是何等自在,月亮露出皎洁的花容,如何的自恋,花如少女般如此亲情,读懂了,才能读出情境之美。这是一种宁静之美,这是一种以动写静之美。诗歌鉴赏是这样出题,推而广之,现代文也是这样出题,如“这是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不外乎如此,总而言之,从诗歌入手,这就是鉴赏入口,然后从诗再到文。
“古文关”,还说高考,高考古文,又不是一日之功。有两个方法,一个方法,背诵高中课本所有古文,这主要是针对高中生。如果还有闲暇,还要读一点古书。(略)
再说“语法关”,现在中国孩子的语法特别淡薄,很少对孩子进行系统语法训练。不进行系统语法训练,高考病句就没法做。“法”便是一种“规矩”,便是一种规则,所以语法我要集中训练。(略)
接下来讲“写作关”,高考作文分项打分,然后累计。第一看“立意”,立意是“读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没有阅读,积累,怎么能有深厚思想,立意分两个等级,基础立意等级,深刻立意等级。第二是构思,构思是作文的结构,如果你读过一些名著名篇,就会心中有数,比如说但丁的《神曲》,分三篇“炼狱”“地狱”“天堂”,这是一种方式。有的以时间为线索结构文章,如蒋捷的“少年听雨阁楼上”“壮年听雨客舟中”“而今听雨僧庐下”。选择一个独特的视角也是制胜的法宝,获当代中国文学最高奖茅盾文学奖的小说《尘埃落定》,阿来用一个视角,一个傻子的视角,来写西藏百年变迁。再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短短几句结构非常美,“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对话体。对话体颇有趣味。
语言这个维度,不是一日之功,那是千锤百炼的结果,比如说于丹特有口才,我就查看她家世履历,她的父亲是中华书局出版社的副总编,大学者,她从小就跟家人背诵诗词,背诵经典。这样的底蕴才会有今天的口才,“腹有诗书气自华”。高考作文四个维度中,语言是很重要的。(略)当然还要写一笔好字。字要写的规范,写的工整,要是写的美观就更好了。我们可以考虑写作的专项训练训练,比如作文开篇有这样经典的方法:排比入题,先声夺人;整散交错,灵巧入题;引文入题,典雅厚重;细腻描绘,形象入题等九种经典开篇方法。

最后借用黎巴嫩诗人纪伯伦一句话作为我的结束语:“我说出的是一半,只为你能领悟另一半”,愿语文伴随你们一生,伴随你们走得更高,走得更远,走得更好!谢谢大家!

     来源:网络  编辑:zwenc973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