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考内容选修一第44讲
1.(2015·淮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胜我,亦非其将相兵士能胜我也。其国遍设各 学,才艺足用,实能胜我也。今天下之治之不举,由教学之不修也。欲任天下之事,一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
——1898年康有为《请开学校折》
材料二 今此次设立学堂之意,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则其教法亦当不同。……其言中学者,荟萃经子史之精要,及与时务相关者编成之,取其 精华,弃其糟粕;其言西学 者,译西人学堂所用之书,加以润色,既勒为定本。除学堂学生每人给一份外,仍请旨颁行各省学堂,悉遵教授,庶可以一趋向而广民智。
——1898年5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
《代总理衙门奏拟京 师大学堂章程》
材料三 著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王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所有翰林院编检、各 部院司员、大门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官、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入学肄业,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定国是诏》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康有为的观点。结合所学,分析其观点的国内政治背景。
(2)据材料二,指出康、梁主张开办京师大学堂的“教法”及目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戊戌变法期间除办京师大学堂以外的教育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体现了维新派一种怎样的追求?
(1)观点:日战胜中国主要因为教育先进;中国必须大力发展教育。
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深重;维新变法运动。
(2)教法:中与西相结合。目的:培养人才;开启民智。
(3)措施: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各地设中小堂;选派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