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明清两朝帝王寝陵
【思维激活】
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北京 约五十公里。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十三陵地处东、西、北三面环山的小盆地之中,陵区周围群山环抱,中部为平原,陵前有小河曲折蜿蜒,山明水秀,景色宜人。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该陵园建于1409~1645年,距今已有300~6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
明朝统治者建造十三陵的原因是什么?其建筑风格是什么?
自主学习与知识构建
【自主·预习·思考】
一、明清皇陵知多少
1.建陵原因
(1)明、清共留下了近30座皇陵和大量后妃陵墓,中国古代有“事死如事生”和“厚葬以眀孝”的观念,因此帝王们都不惜巨资和民力建造陵墓。
(2)明清皇陵的建造讲究“陵制与山水相称”,选择背山面水、清幽开阔的地方,形成完整而独特的建筑体系。
(3)帝王陵墓是特殊的文化背景,表达了中国古代的宇宙观、生死观和道德观,反映出明清时期的经济状况、科技水平和营造工艺。
2.明代陵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