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安徽卷)“历史告诉我们,在多民族国家,只有民族团结才能实现民族解放,才能建设好国家,才能有幸福生活。”这说明,民族团结是( )
①社会稳定的前提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内容 ③民族平等的基础 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②说法错误,排除;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③说法错误;①④说法正确。故选B项。
答案:B
2.(2014·广东卷)经过起草草案、审议等法定程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于2014年2月27日通过表决,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决定的性质和目的分别是( )
①人大常委会立法权的体现 ②人大常委会决定权的体现 ③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 ④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行使决定权的表现,不是行使立法权,②入选,①排除。人大常委会的做法进一步弘扬了爱国主义的精神。故选D项。
答案:D
3.(2014·全国新课标Ⅰ卷)2010-2012年,中央财政对8个民族省区(即5个自治区和青海、贵州、云南3个省)的转移支付总额达26 055亿元。国家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是( )
①提高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地位的主要手段 ②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享有更多自治权的措施 ③协调少数民族特殊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表现 ④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