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在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50分)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出,今后出台有关就业、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不要与户口性质挂钩。这体现了我国公民( )
①平等地享有权利
②平等地履行相同的义务
③合法权益平等地受到保护
④不能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了我国打破户籍限制,使公民在就业、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故选①③。公民平等地履行义务,不代表其履行的义务都是一样的,②说法错误。④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河南一市民为了3角钱的如厕费而与郑州铁路局对簿公堂,河北一律师因火车票擅自上浮涨价多收9元钱状告铁道部,某报记者以补办牡丹交通卡需交纳100元补卡费存在不当得利为由将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告上法庭……一场又一场的公益诉讼官司被全社会广泛关注,其深远的社会影响耐人寻味。据此完成第2~3题。
2.公益诉讼的原告打官司不图私利,为社会公益,且风险很大,因为被告往往是垄断性大企业或者国家机关。有的即使打赢官司,在经济上也得不偿失。但近年来,各地不断出现为公共利益而诉讼的普通公民。为公共利益而诉讼的公民( )
A.正确地行使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B.依法维护了个人利益
C.自觉履行了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D.坚持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A
解析:公益诉讼不是为了个人利益,所以B、D不选;公益诉讼是行使公民的权利,而不是履行义务,故选A。
3.公益诉讼的出现给了我们一个可喜的信号,那就是( )
A.公民已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
B.人民开始行使宪法赋予的民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