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 近代中国文明
第3讲 五四运动后的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19—1949年)
(B卷)(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5·江西省临川市第一中学5月月考·30)孙中山1921年3月说当年“因社会主义底学说输入中国未久,兄弟将‘社会主义’原文译为‘民生主义’较为允当,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在孙中山看来,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都主张( )
A.调和劳资关系 B.合理分配社会财富
C.没收外国资本 D.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2.(2015·湖北省武汉市五月模拟·29)1921年,陈炯明在《建设方略》中阐述自己的政治见解:“近世以来,国家与人民之关系愈密,则政事愈繁,……若事事受成于中央,与中央愈近,则与人民愈远,不但使人民永处于被动之地位,民治未由养成,中央即有为人民谋幸福之诚意,亦未由实现也”。下列推断最为合理的是( )
A.陈是封建军阀割据势力的代表 B.中央集权受到强烈冲击
C.陈坚决拥护孙中山的北伐主张 D.广东政局完全被外国势力所操纵
3. (2015·吉林省吉林市第三次调研·29)1926年12月,湖南省农民协会议决减租、减押、禁止高利贷、反对苛捐杂税,1927年1月,农民协会的会员增至二百万人。农民已将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特权彻底打倒,农民协会成为唯一的权力机关。这说明( )
A. 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 土地革命取得了初步成果
C. 中共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 D. 国民革命以农民运动为核心
4.(2015·山东省聊城市模拟二·19)下列两幅地图反映了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的变化情况,在这一变化过程中( )
①中国革命的道路发生了变化 ②中国革命的对象发生了变化
③中国革命的中心区域发生了变化 ④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