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临门一脚】2015高考历史三轮热点专题复习专题十四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世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试题汇编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348 K
    上传用户bingxue
  • 更新时间2015/5/22 16:01:07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5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专题十四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世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考点评述】
●考情分析
经济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调节的过程,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历来是高考的重点部分,最近几年在这部分内容中高考题所占比例较大。
1.从题型上看,因为该专题系统性强、知识体系庞大,能够体现不同社会制度下经济体制的比较,所以相比较其他专题,该专题是非选择题的重点命题区域。如2013年江苏卷第23题;2013年福建卷第38题;2014年广东文综、北京文综等。选择题在本专题中出现也较多,考生在复习时要兼顾之。
2.从内容上看,纵观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都特别注重对罗斯福新政和苏联经济体制探索等有关内容的考查,故在备考时应予以高度重视并有所侧重。2013年高考中,罗斯福新政和苏联经济体制的探索成为重头戏,如2013年全国课标卷、北京卷、江苏卷、上海卷、全国课标卷第25题、35题、33题、广东卷、北京卷、福建卷、海南卷等。2014年本专题考查了15次,仅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节就考查了7次,成为命题次数最多的课节。而“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节没有命题,成为最大的冷点。但是 “冷点”持续时间太长,可能就会变成“热点”,也要给予一定的关注。
3.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形式多样,图片、图表类试题较多;引入一些史学研究的方法,如统计法等。
4.从能力考查来看,该专题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如新材料、新情景试题、图片图表试题、新史观试题、新的历史研究方法试题等。
●品味经典
1.(2014·福建文综·21)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点评:本题是一道因果类选择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以工代赈。因果类选择题一般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迁移运用的能力,只要明白设立工程振兴局的目的就不难得出答案。
分析:罗斯福设立工程振兴局,目的是通过兴建工程以增加就业,也就是新政中的“以工代赈”,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金融方面措施,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制定法规,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特点是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而不是对市场控制,故D项错误。
2.(2014·海南单科·22)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
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涨                    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点评:本题是一道分析判断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要结合所处的时代背景加以思考,逐个排除错误选项。
分析:材料中“‘全球化’取代‘民营化’”说明西欧各国在调整经济政策,使得西欧经济逐渐恢复,故A项正确;凯恩斯主义是指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失灵,故B项错误;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时间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全球化”说明贸易壁垒在逐渐拆除,故D项错误。
●命题预测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精品专题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