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荆州一模)史载:“府有四出门,随时听事……国每有大议,天子车驾亲幸其殿,丞相所请,靡有不听。”材料所记载的现象出现在 ( )
A.西汉初期 B.西汉武帝以后
C.北宋初期 D.明朝初期
2.(2013·金华模拟)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3.(2013·河南三市模拟)《资治通鉴》在评述唐朝中央机构时写道: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以上材料说明 ( )
A.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之争愈演愈烈
B.唐朝中央机构的职能分工日益完善
C.唐朝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
D.唐朝三省六部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
4.(2013·长沙模拟)唐朝杜牧在《上宣州高大夫书》说:“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熟于上耳,固于上心,上持下执,坚如金石,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
度( )
A.层层推荐 B.注重门第
C.唯才是举 D.打击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