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
2.以下关于右图所示时期地方管理情况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因“强干弱枝”而致地方困弱
B.民族对峙致使对地方控制松弛
C.幅员辽阔,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D.体制创新,适应疆域扩大需要
3.“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于
A.秦始皇时期 B.明太祖时期
C.明成祖时期 D.雍正帝时期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 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建立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世卿世禄确立
5.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城邦。这些城邦的基本特征是
A.地域辽阔,农业发达 B.法制健全,等级森严
C.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D.中央集权,分权制衡
6.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
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