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尚书·禹贡》记载的“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南方劳动人民为了克服低洼易涝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经过长期摸索,建立了治水与治田相结合的塘坝圩田系统。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南方( )
A.广泛使用铁器 B.农业非常落后
C.重视精耕细作 D.自然灾害严重
2.董谓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耳。”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经济的( )
A.封闭性 B.分散性 C.连续性 D.脆弱性
3.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词”说:“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征税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 )
A.政府压制棉纺织业的发展 B.出现棉纺织业的手工工场
C.农民直接以棉纱抵税 D.棉布正逐渐取代麻布
4.《论语•宪问》称“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史记•周本纪》说周人先祖公刘:“务耕种,行地宜,……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以上材料说明( )
A.只要重视农业就能得天下 B.重视农业是夏周兴起的重要因素
C.夏周已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只有帝王亲自耕稼才能兴国
1. 班固《汉书》“(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