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杂化轨道理论
(1)杂化轨道理论要点
为了解释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鲍林以量子力学为基础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我们不妨先以甲烷为例说明杂化轨道理论的出发点:甲烷分子实测的和VSEPR模型预测的立体结构都是正四面体。若认为CH4里的中心原子碳的4个价电子层原子轨道——2s和2px,2py,2pz分别跟4个氢原子的1s原子轨道重叠形成σ键,无法解释甲烷的4个C—H键是等同的,因为碳原子的3个2p轨道是相互垂直,而2s轨道是球形的。鲍林假设,甲烷的中心原子——碳原子——在形成化学键时,4个价电子层原子轨道并不维持原来的形状,而是发生所谓“杂化”,得到4个等同的轨道,总称sp3杂化轨道。
除sp3杂化,还有两种由s轨道和p轨道杂化的类型,一种是1个s轨道和2个p轨道杂化,杂化后得到平面三角形分布的3个轨道,总称sp2杂化轨道;另一种是1个s轨道和1个p轨道杂化,杂化后得到呈直线分布的2个轨道,总称sp杂化轨道。
图2-6画出了sp3、sp2和sp三种杂化轨道在空间的排布。在该图最右边画出了未参与sp2杂化和sp杂化的剩余p轨道与杂化轨道的空间关系——未参与sp2杂化的1个p轨道垂直于杂化轨道形成的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