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背景解读
荀子的人性论是荀子思想的逻辑起点。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如果任人顺性发展,人与人之间就会互相争夺,使社会陷入混乱;必须由圣人制定礼义,进行教化,才能使人转而为善,使社会正常安定。所以他认为人性是恶的,而善则是后天人为教育的结果;善不是性,而是“伪”。他强调学习、积累和“注错习俗”,注重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劝学》正是体现了荀子的这种思想,强调后天学习对人的教育作用。
3.相关知识
《劝学》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劝”是“鼓励”的意思。《劝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也体现了作为先秦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艺术风格。
《劝学》原文相当长,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问题。全文的中心思想是“学不可以已”。本文节选自原文前一部分,节选部分在原文中是不连贯的,但各段的内容基本上是完整的。
4.文化常识
【君子】 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也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性的通称,常与“小人”或“野人”对举。例如:君子曰:学不可以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