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列对文中描述内容的相关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
描述
|
解释
|
A
|
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
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
B
|
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
|
其中“瓦”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
C
|
硝石(KNO3)……如握盐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
|
产生“紫青烟”的原因为KNO3分解
|
D
|
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
|
其中涉及的操作方法为蒸发浓缩
|
【答案】B
【解析】A.“ 丹砂烧之成水银”的实质是:2HgO2Hg+O2↑,“积变又还成丹砂”实质是2Hg+O2===2HgO,化学反应条件不同,不互为可逆反应,错误;B.“埏泥”即为黏土,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正确;C.“紫青烟”是由于钾的焰色反应引起的,错误;D.“ 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可知,该操作方法为蒸馏,错误。
8.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1 mol Fe和0.1 mol Cu分别与0.1 mol Cl2完全反应,转移电子数均为0.2NA
B.分别用Na2O2和KMnO4制得1 mol O2,转移的电子数皆为4NA
C.64 g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在2CuH+2HCl===CuCl2+Cu+2H2↑反应中,每生成22.4 L(标况)H2,反应转移的电子为1.5NA
【答案】B
【解析】A项,0.1 mol Fe与0.1 mol Cl2反应,Cl2不足,0.1 mol Cu与0.1 mol Cl2恰好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均为0.2NA,正确;B项,Na2O2和KMnO4制得1 mol O2转移的电子数分别是2NA和4NA,错误;C项,1 mol铜与硝酸反应时,不论生成NO还是NO2转移电子都是2NA,正确;D项,在2CuH+2HCl===CuCl2+Cu+2H2↑反应中,反应2 mol CuH共失去3 mol电子,正确。
9.乙酸乙酯是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制备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先在试管a中加入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缓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B.浓硫酸的作用主要是催化剂和吸水剂
C.b中的饱和Na2CO3溶液可用浓NaOH溶液代替
D.实验原理为
【答案】C
【解析】A项,制备乙酸乙酯,加入试剂的顺序是乙醇→浓硫酸→乙酸,正确;B项,乙酸与乙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OH浓硫酸△CH3COOCH2CH3+H2O,浓硫酸为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促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确;C项,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因此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饱和Na2CO3溶液,错误;D项,生成酯的原理是酸去—OH,醇去羟基上的氢,因此实验原理为+H18O—C2H5催化剂△18O—C2H5+H2O,故D说法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