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百家争鸣时代的某思想家认为,“社会的自然秩序只需要每个人恪守其本来属于的位置就能够自然的得以保持”。他的伦理建立在两个思想之上:一个是(自身)臻于完善,另外一个就是关怀他人。该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
解析:选B。提取关键信息“社会的自然秩序只需要每个人恪守其本来属于的位置”,即主张克己复礼,“关怀他人”即提倡仁爱,可判断该思想家是孔子,故选B。
2.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它是( )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
解析:选B。“仁者爱人”体现了孔子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克己复礼”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等级名分制度。两者都强调“秩序”。
3.孔子宣扬的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备受冷落,从阶级的角度分析,他代表了( )
A.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劳动人民的利益
C.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奴隶的利益
解析:选C。注意题干中的“阶级角度”,从孔子宣扬的“周礼”来看,明显体现了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思想特征。
4.《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甚至竟完全相反。这说明孔子( )
A.不明确答案 B.偏爱某些学生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
解析:选D。孔子针对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做出不同的回答,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
5.学生子游对孔子前后言论不一提出批评,当时批评孔子的人不少,有人还骂他是丧家之犬,但是自汉代以后不断为孔子溢美,成为天下第一圣人。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孔子时代人们不把他当圣人看
B.被溢美的孔子不是真实的孔子
C.孔子被不断溢美的过程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过程
D.自孔子诞生起就成了政治符号失去原有的真实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不受重视,到了汉代董仲舒进行改造,并且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所接受,儒家思想才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A、B、C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