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人性善恶之辩 ②“义”“利”之辩
③“心”“理”之辩 ④万物本原之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高等学府,关于人性、“义”、“利”以及世界本源等问题在战国时期都是争论的内容,故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心”、“理”之辩要到宋代理学出现以后才出现,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
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述汉儒政治思想时说:“他们根据历史观念,主张如下一套之进程:一、圣人受命。二、天降符瑞。三、推德定制。四、封禅告成功。五、王朝德衰,天降灾异……”提出以上思想主张的代表人物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圣人受命”、“天将符瑞”、“封禅告成功”、“王朝德衰,天降灾异”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天人感应思想,能够代表上述主张的是董仲舒,故选C项;孔子和孟子都不主张天人感应思想,排除AB;朱熹在董仲舒之后,主要主张格物致知,排除D项。故选C。
3.《传习录》中有言:“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由此可见,作者主张
A. 春秋一统,天人感应 B.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
C. 理在心中,心外无理 D.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可知作者主张到内心中寻求真理,说明他认为理在心中,心外无理,故选C项;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题意中是王阳明的主张,A是董仲舒的主张,B是朱熹的主张,D是胡适的主张,排除。故选C。
4.下面是某位同学所画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示意图。其中,符合阶段④历史特征叙述的是
A. 新儒学具有民主启蒙的意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B. 继承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根本上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
C. 以王夫之为代表的经世致用思想,开向西方学习先河
D. 批判理学和抨击君主专制的新儒学未能成为社会主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④是明清时期,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此时批判理学和抨击君主专制的新儒学未能成为社会主流,当时仍然是理学占据主导地位,故选D项;“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A错误;“根本上冲击了”的说法有误,排除B;王夫之并没有开向西方学习的先河,排除C。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