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南京盐城一模)韩愈《原道》载:“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明太宗实录》载:“(明成祖)人恒言,以不治治夷狄。人性之善,蛮夷与中国无异。夫好善恶恶,人情所同,岂间于华夷。”据此可知( )
A.古代史料中关于夷夏观的叙述缺乏可信度
B.孔子和明成祖蛮夷观的宗旨有着本质区别
C.春秋以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已经形成
D.研究历史上的民族观仍需要其他史料佐证
解析:选D 题干大意是:孔子在创作《春秋》时,对于采用夷狄礼俗的诸侯,就把他们列入夷狄;对于采用中原礼俗的诸侯,就承认他们是中国人。明成祖的言论,意思是蛮夷之人与中国人没有差异,都有是非善恶之心。由此说明,对华夷观,孔子和明成祖的看法不完全一致,这就需要更多的史料来论证,故D项正确;A项表述本身错误。B项错在“本质区别”,表述不合史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在封建社会不断演变中形成的,故C项错误。
2.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从一种纯朴的道德观念出发,希望把仁爱精神推广到整个社会,号召人们互相帮助,同时他主张不分亲疏贵贱,把“尊贤”“举贤”普遍化。该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解析:选D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他主张不分亲疏贵贱,把‘尊贤’‘举贤’普遍化”,这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主张,故D项正确;道家政治理念的核心是“无为而治”,故A项错误;孔子、孟子并未提出兼爱思想,故B、C两项错误。
3.(2019·江苏原创模拟一)某思想家主张圣人“以百姓之心为心”“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其政治观的最高原则是效法、奉行自然之道。该思想家是( )
A.孔子 B.老子
C.李斯 D.王阳明
解析:选B 材料的关键信息是“效法、奉行自然之道”,这是道家学派的思想核心,故B项正确;儒家、法家都强调入世、积极有为,故排除A、C、D三项。
4.(2019·南通一模)《中国通史》写道,他曾经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学宫长,其主张在儒家中显得非常另类,认为需要礼仪来教导民众,还需要法令来制约民众。虽然他不能配享孔庙,但他的思想却融入中国古代的统治术中。这里的“他”应是( )
A.孟子 B.荀子
C.董仲舒 D.朱熹
解析:选B 首先通过题干中的“他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学宫长”判定他生活在战国,通过“礼仪教导民众”“法令来制约民众”判定他主张隆礼重法,通过“他不能配享孔庙”判定他不是孟子、董仲舒、朱熹,综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