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反映了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B. “君权神授”的主张
C. “天人感应”学说 D. “三纲五常”的学说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等信息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天子能够掌管天下是受到天意的指示安排,所谓天命所归,故答案为B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是认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内的各家学术都应废黜,排除A项;“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排除C项;“三纲五常”学说是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排除D项。
【点睛】董仲舒新儒学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通过“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学说,宣扬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是指天和人类相通,天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使天感应;鼓吹“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天是万物的主宰,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为君主专制寻找合法性和正当性的理由。
2.汉武帝长期劳师疲民,在其晚年下轮台罪己诏以表示与民休息的悔过之意。汉昭、宣二帝时期,凡遇灾荒、地震,皆免除当年的租赋、徭役。东汉的明帝、安帝也曾因为日食和饥荒而对全国发布罪己诏。这表明
A. 汉代统治者能够自我反省 B. 道家学说深受汉统治者重视
C. 儒学正统地位遭到了动摇 D. 主流学说影响统治者的决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发布“罪己诏”与天象、灾荒等有关,这说明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制约着皇帝的权力,故D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统治者的自我反省与当时的主流学说的影响有直接关系,因此A选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故A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发布“罪己诏”与天象、灾荒等有关,这说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制约着皇帝的权力,“道家学说深受汉统治者重视”不是材料主旨内容,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汉武帝起,儒学开始成为官方思想,其正统地位在汉朝并未动摇,故C选项不符合史实。
3.在断代史研究中,史学家吕思勉曾设“外戚功臣相诛”“休养生息之治”“封建制度变迁”三节来论述古代某一时期的政治。其研究的时期最有可能是
A. 西汉 B. 春秋战国 C. 西周 D. 东汉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