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戊戌变法的思想基础
1.早期改良思潮
(1)形成原因
①19世纪70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
②继承了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探索。
(2)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人。
(3)主要目的:解救民族危害,缓和社会矛盾。
(4)基本主张
①经济方面: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②政治方面: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从政治上保障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
(5)历史影响: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思潮,成为甲午战争后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先声。
2.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1)变法思想萌发:青年时期,开始关心国家命运,留意西学;后来,萌发变法思想。
(2)上书变法:1888年,在北京第一次上书光绪帝,陈述变法图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张变成法,求自强,挽救危局。
(3)变法理论
①“三世说”:提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要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和“太平世(大同)”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
②代表作:在学生梁启超等人的协助下,写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系统地阐述了变法理论。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129“学思之窗”,思考:
想一想:康有为借助诠释儒家经典来宣传维新主张的利弊得失各是什么?
提示 利在以儒家思想为武器,以孔子为旗号,巧妙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改良思想;弊在反映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真正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二、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戊戌变法的序幕
1.政治活动——公车上书
(1)背景: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
(2)概况:康、梁发动会试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
(3)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
2.宣传活动:康有为等在京、津、沪等地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
3.组织活动——强学会
(1)成立: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