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始儒家的君臣关系是以“义合”,所谓“从道不从君”,但汉武帝时历史上第一个“封侯拜相”的儒生公孙弘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史记》载:“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反映了( )
A.儒学在民间成为“显学” B.公孙弘并非真儒者
C.儒学的法家化和政治化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学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表明朝廷上事务由皇帝决定,这是法家化的表现,“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是指儒学地位的提高,会使天下学士争相学习儒家经典,这是其政治化的体现,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项不符合题意。
2.顾炎武在《郡县论九篇》中对分封制和郡县制利弊进行比较,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近代西方创立的政治制度哪一个最接近顾炎武的设想?( )
A.君主立宪制 B.民主共和制
C.联邦制 D.议会内阁制
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答案:C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顾炎武的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顾炎武认为分封制的弊端在于地方权力过大,郡县制度的弊端是君主权力过大,可见其观点是协调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这和联邦制相近,既肯定了中央集权又给予了地方上一定的自主性,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ABD项不符合题意。
3.1839年林则徐曾拟就给英国国王的照会一件,称:“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如果中国停止出口,则“夷人何以为生”,所以夷人应感谢天朝的恩德。照会最后说:“我天朝君临万国,……然不忍不教而诛”,要英王“诘奸除慝,益昭恭顺之忱,共享太平之福。”材料反映( )
A.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B.林则徐深谙外交策略,对敌国恩威并施
C.林则徐浮华虚伪,虚骄自大
D.林则徐天朝上国观念浓厚,对世界了解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