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中学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 “夫君者,民众父母也”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 ( )
A.宗法血缘关系 B.家国同构观念 C.尊卑等级意识 D.以民为本思想
2、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3、“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
A.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B.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4、.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