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4分,12题,共计48分。
1.《禹鼎》记载:噩侯反叛伐周,厉王命禹出征,生获其君。这反映了
A.分封制趋向衰落,但尚能维护王权 B.宗法制度开始瓦解
C.商业繁荣,小农经济发展 D.郡县制逐步确立
2.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如下表,下列吻合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规律与特点的是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
秦汉
|
魏晋南北朝
|
隋唐
|
元
|
明
|
清
|
高层政区
|
|
州
|
|
行省
|
布政使司
|
省
|
统县政区
|
郡
|
郡
|
州
|
路、府、州
|
府、直隶州/州
|
府、直隶州
|
县级政区
|
县
|
县
|
县
|
县
|
县
|
州、县
|
①加强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 级变化的重要原因
②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
③上稳下动是地方行政层级结构变化的特征
④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存在矛盾与困局
⑤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④
3.有学者认为,夏商西周确立了封建大一统,那么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吞并就是对夏商西周体制的否定。秦统一后,确立新的体制,又是对春秋战国诸侯纷争的否定。这种以一个否定另一个,螺旋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一个正—反—合阶段。而隋唐、宋、元又构成了第三个正—反—合阶段。元代的行省制相当于其中的“合”。由此,作者认为行省制
A.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C.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D.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摒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