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
时期
|
两宋
|
明清
|
比例
|
51%以上的进士
|
43%的进士
|
任官前出身
|
平民
|
贫寒家庭
|
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 B. 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 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拨和公平、公正
3.《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殿阁大学士与宰相“迥乎异矣”, 主要表现在( )
A.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B.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C.殿阁大学士的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 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
4.(2013·福建文综·17)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 )
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
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