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高考研究 >  阅读文章

浅谈2013年高考历史复习

阅读:353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9/6 16:53:41
刘亚军
通过对2010年、2011年、2012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全国新课标卷)的分析,我们也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下面就结合这些试题和我校历史教学的一些实际对2013年高考历史复习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仅供商榷:
一、历史考什么?难在哪里?
历史考什么,这个问题的提出也许有老师觉得可笑,认为历史无非就是考课本上的知识。其实,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受试卷篇幅的限制,对历史课本知识点的考查范围大大缩小,这三年高考所涉及的知识点大概占高考考点的38%左右,而且也不是考考点的细枝末节,主要是一些主干知识。但另外一方面,试题对考生能力的考查越来越突出:
3年能力考查比重统计分析

题 型
获取和解读
调动和运用
描述和阐释
论证和探讨
2010年卷
40%
35%
10%
15%
2011年卷
45%
33%
10%
12%
2012年卷
50%
26%
9%
15%
3年平均值
45%
31.33%
9.8%
14%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为全面,如果这些能力只是简单建立在所涉及的知识点上,那也许不成问题,但现在很多历史试题具有大跨度、高概括、深隐藏、强迷惑等特点,造成了考生难得高分。具体的难处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
1.阅读量大、理解困难,考生难从试题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现在历史高考试题一般是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来考察知识,但存在的问题是:一是材料的阅读困难,主要是文言文和世界史文献材料的译文,考生难以读懂读透;二是文字篇幅过长,考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根本无法仔细阅读,更谈不上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三是材料文字叙述远离教材或考生的知识,考生对这些陌生的叙述不知所云,无从下手,这部分尤其在世界史部分更为突出。
2.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推理、判断、概括等思维和论证能力要求高、考生难以达到要求。
综观近三年的新课标高考,所有的试题都不是以往的那种简单的知识再现,试题的思维含金量大大增加,试题的思维深度与广度增加,需要考生在理解题干的基础上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推理、判断、概括等思维,将已有知识与试题内容建立联系才能得出答案。但在平时教学中,这方面的能力培养又往往为老师所忽视,只是在平时的考试当中偶尔得到体现,在平常的教学当中,老师只是简单的讲解知识,没有注意过程与方法,没有重视知识的生成过程,老师从高一以来就是这样教学,学生的能力又怎能提高,单靠考试几次来培养学生能力,是难以达到高考要求的,更何况老师在试卷讲解时也不注意能力形成的方法引导。这是摆在我校历史老师面前一大问题,也是一个根本问题。
3、思维方法欠缺,考生在平时没有注意解题方法的总结。
因为在平时的教学和试卷的讲解中,老师大多数是以自我陈述知识为主,并不注意思维方法的指导,有时稍有也只是简单的几个方法或套路给学生,这样造成学生在自己考试中碰到陌生试题时就无法下手。如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都有一道历史小论文试题,考生如何思考、如何作答才能得到高分,需要老师平时作方法指导,如果是利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来指导,考生就对这类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但有多少老师知道这个理论呢,有多少老师来用这个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平时教学呢,又有多少学生掌握了这种思考方法呢。还有,现在历史试题中一般都会涉及的归纳、概括、分析、评述、评价等要求,考生应该怎样去思考、作答才能全面,也需要在平时教学与训练中有方法的指导。所以一个根本问题还是要我们老师转变教学观念,注重知识生成的过程与方法,这才是根本之道。
二、老师如何教?
我认为当前高三教学中普遍采用的多轮次的教学策略并不是合理有效的教学总体规划,高三历史教学要在一个学年中广泛地涉及古今中外的大量史实,要想讲深讲透,现有的课时实际上是很紧张的。再把有限的时间分割成第一轮、第二轮……甚至更多,相当普遍的情况是教师照本宣科,不深不透的将教材理一遍,然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被良莠不齐的各类试题所充斥。简而言之就是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似乎非如此高考就无法考出好的成绩来。可以想像,每一轮的教学只能是肤浅的,教师深入到位的分析和阐释,学生独立自主理解和思维都无从谈起。这样的教学和学习是不能应对当今的高考的。历史教师面对高考试题的许多尴尬,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说是这种教学策略的后果。
高三教学中普遍采用多轮次教学策略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如果不进行这样一遍一遍的重复教学和机械化,间隔的时间稍长,学物就会忘掉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考试时就不能取得好的成绩。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多轮次的教学,每一个轮次的教学时间都是很仓促的。与一步到位的一遍式教学策略相比,视教师规划的教学轮次的多少,学生在一个单位时间内所要完成的知识的理解的记忆可能是两倍、三倍甚至更多,其实更难以形成真正的理解和记忆。一个轮次过去了,下一个轮次再重复一遍,是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提高的。至于说到遗忘,我们应该相信,真正形成了理解和记忆的东西是不会完全遗忘的,这些真正被学生充分掌握的知识和认识,在试题的提示和情境下,可以有效地被激活,用来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的遗忘只会发生在未经充分理解的僵死的背诵和记忆中,而这正是多轮次教学带来的问题。
12
     来源:网络  编辑:shuixi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