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化学:从会考阅卷反思课堂教学

阅读:1481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1/12/31 15:28:31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市夏季会考统一阅卷工作。 在几天的忙碌中,带给我的除了惊喜,也有失望的感叹,但更多的是深思。我为学生的奇思妙想而拍案叫绝,也为学生低级错误而扼腕叹息;为自己复习思路与会考一致而欣喜,也为自己复习时的失误而遗憾。
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仍有一大部分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模糊不清。例如Ⅱ卷填空题第一题,考到了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应该说这道题是第Ⅱ卷中最简单的一道题目,属于送分题,但仍有不少学生不得分,令人遗憾。另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每一位化学老师反复强调的知识,在本次考试填空题中考到了单质碘遇淀粉变蓝、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烯烃与烷烃化学性质的区别等基本性质,设问很简单,可惜送分效果却并不令人理想。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规范之处甚多。有些对思维灵活性有要求的题目,学生的答案明显呆板僵化,反映出平时对思维的训练有明显不足。事实摆在眼前,反思平时的课堂教学,既有喜悦,又有不足,现总结如下:
第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既要自己心里清楚,也要学生明白这节课我们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里的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目标,也包括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因为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适用性更广,持久性更长。许多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遗忘,更何况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极快,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意识地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贯穿于课堂教学中,有机的融于课程教学内容中去,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血肉,成为灵魂。仅靠知识目标,犹如嚼蜡,难以下咽。很多时候我的学生并不清楚今天的任务是什么,有很大的盲目性。上完一节课,我问学生我们今天学了什么内容,他们的回答是笔记本上都有,自己却无法口述出来,这恰恰反映出他们对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及时亮出我的教学目标。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和学生保持“沟通”和“合作”。曾经有人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是特权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便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在交往中,教师对学生不能厚此薄彼,要做到一视同仁,“一个都不能少”。庆幸的是,这一点是我一直努力的地方,虽不能说取得了多少成就,但是我们师生之间一直很融洽,亦师亦友亦兄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把握一个度,双方既互相尊重,又能不拘小节,即可以严词批评,又能笑谈世界。
第三,在教材的使用上灵活性不够。一直以来,教材都被视作课程之本。但是在新课标理念下,教材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应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应是以一种参考提示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因此,增强教材使用的灵活性,是我们迫在眉睫的任务,这恰恰是我这个年轻教师的弱项,但同时也给了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用活教材,活用教材,这将是我追求的目标。
第四,在教学中存在“内伤”,上课时刻意追求所谓的“好课”标准,教学环节中的“龙头”“凤尾”“铜腰”个个精雕细琢。学生讨论热热闹闹,却忽略了这些问题是否有讨论的必要;也没有给所有学生思维的空间,然后就由小组中的几个“老面孔”回答问题,至于其他学生,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讨论时是否真正心到、力到、神到,是否真正学会了应该学会的方法、技巧、知识,就不得而知了,导致小组学习流于形式;讨论自然没有效果。更没有关注由此导致的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教学目标就很难达到。而这也使很多同学失去了思维训练的机会,在答题时面对稍微复杂些的题目,满脸茫然,手足无措,不知从何做起。想起这些,我非常不安,以后定要引以为戒,加以改进。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