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教研天地 >  阅读文章

浅谈中学语文情感教学的意义及途径

阅读:2052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0/7/27 11:45:12
情感教学对学生的认识活动的进行有着巨大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在教学中“注重情感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心理学研究证明:愉快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它能引起和保持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情感体验,以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可以说,注重情感体验,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情感教育应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要“注重情感体验” ,“披文以入情”,坚持“文道统一”原则。即要坚持文道统一原则,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让他们在对教材的学习、体验和领悟中学到知识,获得能力;同时,在情感的渗透中,潜移默化地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这就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可行方式,也是落实“大语文”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 “因文解道”,领悟人生
语文学科工具性与思想性统一的特性,决定着语文教学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文道统一”原则之一,就是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处理好这样一组关系:语文教育与思想教育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应寓德育、美育于语文训练之中。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通过阅读和欣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披文以入情”,感悟课文传递出来的信息,感悟文中的优美情思,这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进而产生感情共鸣,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中学语文课材中,不少课文本身就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好素材,我们完全可以“因材施教”如在学习杜甫的《登岳阳楼》时,可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诗人寄寓于其中的深情。从具体的诗句中可以看出,即使是到了“亲朋无一字”,自己又年老体衰、疾病缠身(“老病”)的困窘处境,诗人于自己仍然能以“有孤舟”自慰,而他更关心的则是“戎马关山北”的惨象。通过解读,徐徐开启学生的心扉,让他们细细体验。很快的,他们就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了诗人那种飘零孤苦仍不忘国事的,令人景仰的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更明确了作为中学生应肩负的历史责任,确立了心怀家国的伟大志向。可见,注重情感体验的教学模式,更易于让学生学得知识,获得思想教育。在学习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这类课文时,教师则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相近的实际,以情带进,诱导学生想象: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不管是学习上成绩暂时不理想,还是经济上较拮据,抑或是身体上有某些缺陷,与小说中的主人公“他”相比而言,确实是“小巫见大巫 ”—— 简直不值一提 。在这样一个精心营造的情感氛围中,学生很容易进入状态,达到感情的共鸣:在“生命的荒原”面前,只有热爱生命,敢于与之挑战,善用智慧,顽强抗争,才能战胜一切困厄,活出人之为人的生命的尊严。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的理解课文,获得知识,而且可以从中得到生命真谛的教育,获得美的熏陶。
实践证明,“披文以入情”、“因材施教”,对于学生“因文解道”、“因文悟道”,形成健康人格,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立人”目标是大有裨益的。
二、“因道悟文”,探究学习
“文道统一”原则的另一层内涵,就是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还要处理好这样一组关系:讲文章必须因文解道、因道悟文,讲清语言表达形式与思想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要想促成学生生命的整体生成,既需要以感悟、体验为主要方式的感性教育,也需要以探究、创造为主要方式的理性教育,二者的有机统一才能形成一种完整性教育。
12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xiaoxiao@126.com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