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对高三地理有效复习的深层思考
阅读: 1385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2/11/13 10:33:37
分享到:
太仓市沙溪高级中学地理组    王明军
刚刚毕业的2012届高三,本人任地理备课组长。我校共有85名同学参加地理考试,其中80人达B及以上,达B率为94.1%。选修地理的考生,本二以上出线人数全部达B及以上等级,匹配度为100%,为江苏省“3+学业水平测试”高考模式以来我校最好的成绩。
近几年来,我校在课改思想的正确引领下,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教学质量在稳步的提升。我们地理学科的高考成绩也同样。达B率从前几年的60%、70%多到2011年80%多,再到今年94.1%。回顾2012届高三这一年,我们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有效的复习。具体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认清形式,转变思想,牢牢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
1.学生的现状和课改的趋势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感觉学生初中的地理基础似乎也越来越差,与地理相关的背景知识越来越狭窄。省教育厅规范办学的政策越来越明朗(周末不得上课,假期不准补课等),而且在江苏省空前重视“双语一数”的高考模式下,课时被压缩,而且绝对不能留课后作业,不管“硬”作业还是“软”作业,一律在课堂上完成。同时,我们学校的生源在太仓市是属于第二梯队的,选择地理的同学又是这一梯队里相对薄弱的一个群体;太仓市和学校又都在大力推进“以生为本”的教学改革,这些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也是我们无法改变的。
2.高考命题趋势
现在,地理高考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往往以图形、区域为载体,通过设置新的情景,综合考查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原理及规律的应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呈现出以下特点:
①.信息提供水平越来越高。②.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并且关注区域发展 ③.试题设计强调实践,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和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④.淡化记忆,重视科学思维方法的考查。 ⑤.考查知识网络的构建及运用知识网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⑥.更加关注地理基本要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因此,面对以上这样的情况,我们备课组认为“埋怨”和“抱怨”都是徒劳的,我们必须正确面对“课堂成为我们取胜的战场”这一事实。要想提高成绩,只有牢牢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课堂上的效率成了我们决胜的关键。我们要不遗余力,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地理课堂上的效率。
二、课堂上具体的措施
1.分析、解读《考试说明》中的具体考试内容要求,突出对原理、规律等主干知识的复习
《考试说明》中的“具体考试内容与要求”是命题的直接依据,也是我们确定复习课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地理要素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再加上时间紧,任务重,面面俱到肯定是做不到的;而且现在的考试越来突出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所以,在复习的时候我们运用“系统论”原理对“具体考试内容与要求”进行分析、解读,进行了合理取舍,整合教学内容,突出了对地理原理、规律的复习。
例如地球运动这部分内容历来是师生头痛的地方,仔细研究江苏省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就会发现,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晨昏线相的关知识、昼夜长短及太阳高度变化等内容来考查,考察重点在于地球自传与公转的意义,每年考查分值趋于稳定且比重不大,考查难度也不大。所以,这部分内容我们没有像以往那样花大力气和时间去纠结,只是重点复习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像等值线的内容一定要重视,因为等值线几乎每年必考。再如大气单元每年考查的分值都较高,主要是结合区域地理考查大气主干知识居多,考查重点集中在等压线、气压带与风带、天气系统、等温线、气候要素的特征差异与成因分析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方面。所以我们在这些方面进行了重点复习和加强记忆。
2.运用“整体性”原理进行复习,建构知识体系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不可能对所有知识进行面面俱到的复习。怎么办?我们备课组通过研究历年的高考试题及模拟试题发现,其实常见的地理试题往往就在考查地理要素自身的成因、特征、规律及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所以我们大胆调整,摒弃以往三轮复习的方式,按照“整体性”的原理——地理要素自身的特点、规律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组织复习,不再强调知识的覆盖率,重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
在复习中,首先运用“整体性”原理帮助学生对考试内容进行解读,其次,借助思维图、地理图表等工具加以表达,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如在复习自然地理相关原理和规律时,我们一直和学生强调,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定要先“整体”后“局部”,先“普通”后“特殊”。“整体”具有“普通”性的现象和规律,“特殊”的现象和规律发生在“局部”地区,都离不开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等。经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同时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学生的地理能力也得以发展。
3.打造“生动”的复习课堂
老师,学生,所学知识也构成了一个整体,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复习内容往往是固定的,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充分发挥“双主”作用。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的课要“生动”,学生也要动起来。但最主要还得学生动起来。
以生为本的课堂,强调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大部分的学习过程都要学生自己进行。老师要少讲,主要的工作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适时进行总结提炼,巩固拓展等方面的工作。我们根据太仓市和学校的要求,对课堂复习模式也进行了调整。像复习课:在利用学案梳理基础知识时,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可以通过翻阅课本,查找资料自己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还是解决不了的要寻求其他小组或老师的帮助;对于重点知识和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内容,先由老师进行总结,然后提供案例,让学生模仿解决类似问题,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修订,然后挑选存在典型问题的同学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讲解,老师及其他学生帮助其纠正错误,并一起总结学习方法、注意点和易错点及其所体现的地理学科思想等。
对于习题的评讲,先把答案提供给学生核对答案,学生先进行自我批改。对做错的题目先进行自我订正;自己不能订正的,可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还是解决不了的要寻求其他同学或老师的帮助,然后要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讲解,同时也要总结方法。让学生边学习边总结提升,既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老师在学习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适当的总结提炼及方法的点拨,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我们只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讲解。
 
12
来源: 教学资源网 编辑: 地理sikao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