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调查:考生选高校主要考虑“区位”“社会声誉”
阅读: 758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1/7/26 20:16:24
分享到:
  保证高校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便是保证生源质量,即高校能够招到适合的学生。在近年高考报名人数有所下降、出国留学趋势增强等报道声中,高等教育“生源抢夺战”和“生源保卫战”早已打响。日前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发布了2010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抽样调查。调查发现,不同家庭背景学生,获取大学信息方式和选择院校专业的考虑也不尽相同。
  麦可思专家建议,高校要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生源战争中取得制高点,就需要了解考生志愿填报决策时的关键因素,并且注意到不同家庭背景学生之间的差异。
  不同家庭获得大学信息渠道各异
  农村高三考生小锋,今年高考取得569分的成绩,差理科一本线4分。这让他在填报志愿上十分为难。在填报志愿这段时间,他不停翻阅着学校发放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由于知识局限,父母对于学校的选择和专业的选择能给予的建议和帮助并不多,只是单纯地告诉他:有学校上就可以。
  小锋告诉记者,家族里上大学的人并不多。自己除了从班主任、科任老师那里得到零星的高校信息之外,更多是依赖学校发放的一些材料获取高校的信息。“我们也会召开一些招生咨询会和志愿填报指导会,但是一般农村的学生考完就回去了,也没怎么来参加。”小锋的班主任王老师表示。
  麦可思研究发现,家庭职业阶层为“农民与农民工”(本科占36%;高职高专占44%),以及家庭教育背景为“初中及以下”(本科占37%;高职高专占44%)的2010届毕业生,受高中学校发放的资料影响最大。
  而家庭职业阶层为“管理阶层与专业人员”的2010届本科毕业生受“父母亲友推荐”的影响最大(49%),高职高专该项比例(35%)仅略低于“通过高中学校发放的资料”(36%);来自“大学及以上”家庭教育背景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大学的第一位的信息渠道也为“父母亲友推荐”(本科占52%;高职高专占39%)。
  区位、社会声誉成选择大学主要考虑因素
  在麦可思这份2010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的抽样调查里记者还看到,“该大学地点合适”和“该大学社会声誉较好”是2010届毕业生高考志愿填报时选择大学前两位的理由。
  无独有偶,在今年选择学校和专业的考虑上,考生小锋也告诉记者,除了挑选他这个分数能上的最好学校和专业,他更多考虑地理因素和学校的社会声誉。地理因素在他看来就是笼统的省内高校和省外高校之分。而社会声誉,则更多是去查询媒体上对于所选高校的一些关于就业方面的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学的社会声誉和专业水平的考虑上,“管理阶层与专业人员”家庭职业阶层大学毕业生比“农民与农民工”家庭职业阶层大学毕业生更看重;“大学及以上”家庭教育背景大学毕业生比“初中及以下”家庭教育背景大学毕业生更看重,因“该大学社会声誉较好”、“报考专业在该大学比较好”而选择所就读的大学的比例更高。
  而因 “求学费用低”选择大学的比例,“农民与农民工”家庭职业阶层的大学毕业生高于“管理阶层与专业人员”家庭职业阶层的大学毕业生,“初中及以下”家庭教育背景大学毕业生高于“大学及以上”家庭教育背景大学毕业生。
  而在专业的选择上,不同家庭背景的2010届大学毕业生在志愿填报时选择专业的最主要理由没有明显差异,排在首位的理由均为兴趣爱好(本科,32%;高职高专,34%)。
来源: 东南快报 编辑: yanan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