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化学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培养策略

阅读:1217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4/3/28 11:47:53
  一、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实践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的渠道、环节和手段。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对过去的教学行为作出理性的审视和评判,在看似无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揭示出行为背后所隐含的观念和意识,促进智慧的生成和实践行为的进一步提升。然而,不少教师在谈及教学反思时却表现出难以尽言的困惑:我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可是反思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教学还是老样子。显然,要想使教学不再重复“昨天的故事”,走出陈陈相因的困窘,就必须学会教学反思。
  做反思型教师的最大困难,在于要学会怀疑自己。对多数教师而言,谁都不能充分地预知教学中学生认知的困难,也难以全面地把握各类不同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所以,事先准备好的教学设计,在实施中遇到阻力、难于完成,都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看待这种教学上的失败,能不能从这种失败中发现教师本人在认识上或方法上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在碰到冲突时埋怨学生,或者通过强制性的反复训练来勉强达标,而不太情愿质疑自身的教育观念或教学设计。因此,做反思型教师,就是要做发现者和研究者。发现,是发现个人固有认识与学生实际的矛盾。研究,是研究这种矛盾产生的深层原因及解决办法。我们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和探寻固然要从教与学两方面着手,但教学的主动权既然操在教师一边,那么教师的责任首先不是让学生“就范”,而应是更多地思考如何改变自己以适应学生。因为只有适应才能对话,才能产生互动,只有从学生实在的基础上出发才有进步,才有发展,才能实现引导。
  二、化学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教学案例研究
  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是以某一教学现象为研究样本,通过观察、反思等反复地分析和研究,以案例的形式来揭示其内在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实践者,他们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善于组织课堂教学,对于教育教学有着许多真切的体验和生动的故事,如果做个有心人,用笔写下来便是一个个孕育理论生命的案例。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在积累大量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中“优秀”起来的。教学案例研究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反思状态,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明确方向,教学案例成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联系的桥梁。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从自己的课堂教学、教育研究和教育学生中,从师生交谈的某些内容中,从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失败中收集素材;二是从听课、评课的记录、观察和思考中以及调研活动去发现有价值的、可开发的案例资源;三是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书面材料中的案例资源信息。
  “组成物质的微粒”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由于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微观层次的结构,很难让学生通过直接探究来建构知识,通常多采用教师讲授的形式,如果仅仅只考虑知识目标,讲清有关结论就可以了。但是我们还希望学生从该部分的教学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只讲清结论就不够了。
  案例:走进分子世界。
  活动:a.桌面上有两个小烧杯,一个烧杯里盛有滴入了酚酞的水溶液,另一个烧杯里盛有浓氨水,然后用一个大烧杯将两个小烧杯罩起来,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
  b.用碳素笔在纸上画一笔,再用放大镜或低倍显微镜观察,你会看到________。
  c.两个量筒,一个量筒里装了100 ml水,另一个量筒里装了100 ml乙醇,将水倒入乙醇中,混合后看刻度,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
  请选择如下的一种模型,尝试解释活动中看到的现象。
  a.物质由微小颗粒组成,颗粒彼此紧靠在一起;
  b.物质由微小颗粒组成,颗粒之间有间隙。
  教师:科学家们发现,物质是可分的,许许多多的现象都能用物质的微粒模型来解释。他们还发现,当物质分到一定程度后,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例如水。科学家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称为分子。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能够借助先进的观察工具观察到用肉眼看不到的东西,科学家用超级电子显微镜绘出了分子的图像(展示图像)。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分子模型假说。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观察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又建立了比分子更细微的物质结构模型,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也随之发展。
  经过反思分析,有许多化学教学内容总体上适合于接受的学习方式,教师用讲授的方法或者学生用自学的方法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习的内容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且能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建立非人为、实质性、有机的联系,从而实现意义的建构。在传授知识中,渗透探究的思想,这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它可以使学生了解知识是怎样形成的,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
  (二)化学教学反思日记
  反思日记是对教学、教育研究工作和自身教育理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审视自己走过的足迹,倾听自己的心声,并积极寻找解决的对策。反思日记没有固定的写作格式,最好具有个人的风格和特色。反思日记必须做到“有感而发,有感而记”。在写反思日记之前,下面这些问题可能会有所启发,这些问题代表着不同的教学要素,请你仔细回想:你在教学之前的计划或期望是什么?实际的教学情境又是如何?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为什么存在差距?对你以后的教学有什么启示作用?
  反思日记写好后,不能束之高阁,而要就反思的内容和看法与同事或研究者进行交流与探讨。在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可以把反思日记作为交流的起点,同时,化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搜集有特色的学生作业、自己教学设计的精彩片段、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独辟蹊径的解题思路的过程记录等等。顺着这一思路深入下去,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建立自己的教学档案袋。[3](85–87)
  案例:工业制硝酸的工艺流程中,涉及几步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①4nh3+5o2=4no+6h2o;②2no+o2=2no2;③3no2+h2o=2hno3+no。在第三步反应里,3摩尔的no2气体参加反应,只生成2摩尔的硝酸,生成的no气体不能排到空气中(一是污染空气,二是降低了原料的利用率),工业上是将no气体循环氧化吸收,这样可认为no2全部转化为硝酸,可用式子no2—hno3为根据进行计算。讲到这里,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在议论纷纷、一脸茫然。下课后,教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冷静反思,并和同事们进行了交流探讨,找到了问题症结,应该用数学方法来论证,使解题更严密。分析如下:设参加反应的no2为1摩尔,根据③式第一次生成硝酸2/3摩尔,第二次生成硝酸2/3(1/3)摩尔,…第n次生成硝酸2/3(1/3)n-1摩尔,共生成硝酸为2/3+2/3(1/3)+2/3(1/3)2+…+2/3(1/3)n(等比数列求和并取极限),计算共得到硝酸1摩尔。
  其实,平常的化学教学中作为教师反思日记的素材和案例很多:如学习到弱电解质的性质时,可将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弱酸,按酸性由强到弱依次排列;学完盐类水解后,可将中学化学中常见的酸式盐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作一专题分析讲座;在学习电解原理时,可将阴、阳极各种离子放电顺序罗列并排序出来等等。
  (三)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又称为“观课”。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常说的“听课”类似。不过,传统的听课目的比较单一,而且听课之后几乎没有什么评论。而课堂观察作为一祌教育研究范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的、内涵较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助观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大量的研究证明,通过相互观课、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4](57)
  案例:一位研究者在长沙市某中学一节高中化学课上做的观课笔记就颇值得借鉴。观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李老师)和学生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留下了非常详细、具体的“现场记录”,并作了“评注”。比如,“现场记录”描述道:“在讲到在一杯饱和的硫酸铜溶液中,投入一块硫酸铜晶体,问硫酸铜晶体的质量和形状是怎样变化的?李老师通过循循善诱,将学生带入到一种十分奇妙的情境中,从而很自然地引入了这节课要讲的主题是化学平衡……学生明显被他所设置的情境和优雅的讲述深深吸引。但在讲到反应2so2+o2=2so3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后,往容器中充入含有18o的氧气,经过一段时间后,问18o原子会存在于哪些物质中,并要求大家讨论,这时学生的反映不很积极,基本上没有形成相互讨论的气氛。”接着,观课者在旁边评道:“在常规教学中,我们应该渗透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理念,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的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不同的观点。这节课学生讨论的气氛之所以不能调动起来,说明李老师平时上课忽略了对学生的这种训练,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课堂观察,教师具有最佳的研究条件。但只有经过详细全面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观课才能达到目的。当然,课后观课教师应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对话与交流,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
  (四)在化学反思中选择科研课题
  开展教育科研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能引导化学教师自觉地观察现实,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科学地分析教育教学活动,进而探索其中的规律,有效地解决其中的矛盾和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第一步,正确的选题十分重要,它不仅决定了研究者目前和今后的探索方向、目标和内容,而且还规定了研究必须采取的途径和方法。
  那么,怎样能寻找和确定可行而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呢?许多化学教师的体会是,最初往往是阅读、研究有关领域的文献,如教育期刊、研究报告、经验总结和案例分析等,或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受到某些启发,产生一些感悟与联想,随着思考的深入,原来粗泛蒙胧的想法逐渐变得集中,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也就产生了。例如,我们可以根据教育的最新发展态势来追踪热点问题:新一轮课程改革及实践,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出现,也引发出许多矛盾有待解决,如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开展探究学习;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学习、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互补与结合;在研究性学习中怎样将化学与环境、生态、生活、生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等。这些热点问题在我们教师的实际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化学教师要善于与自己的实际工作进行对照,作出理性分析,从而揭示矛盾、发现问题。这样选择的问题往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5](51–54)
  案例:我院2003级教育硕士、广州市第六中学卫艳冰老师在课题研究以及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做了很有特色的工作。卫老师近五年来一直围绕着包埋剂的选择、水样测定的方法诸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并且将自己的研究与环境、生态保护联系起来,利用研究性学习的形式组织辅导高中学生开展《包埋光合细菌净化观赏鱼养殖污水的研究》课题项目,通过带领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使学生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和艰辛以及获取知识的过程,学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更重要的是课题研究使化学教师养成了教学反思的习惯,大大地提高了自己的教育研究能力,成了某些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的专家,这些研究和反思的成果又可以渗透到以后的化学教学中,从而促使教学与教育科研产生良性互动、循环和相互促进。
  我们还可以从教育教学的疑难困惑中寻找突破点,先察觉到主要的疑难困惑,进行筛选,确定一两个最主要的问题,然后主动请教有关专家,查阅相关文献,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概括提炼,形成研究课题,制订研究计划。例如,有一位青年教师很想让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多交流和讨论,但因缺乏有效的方法,这种活动的开展很难达到理想状况,为此她陷入了苦恼。她虽然采取了很多措施:如通过教学观摩、有意识的模仿、请其他教师来听自己的课帮助“会诊”,但仍不很满意。恰在这时,学校要求每位青年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搞课题研究,她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设计并形成了“课堂讨论中实施有效信息交流的策略”这一课题,同时进行了实战研究,很快总结出几条有效的方法,突破了难点,教学效果大大改善。我们也可以从成功的经验中通过教学反思寻找课题生长点,化学教师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后,都会积累一定的经验:如有些教师善于启发学生提问,有的板书很有特色,有的善于化学实验操作、设计和改进,有的善于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的非常讲究教学方法等等。这些经验是如何积累的,有什么规律和创新之处,在理论上作何解释,如何提炼、发展和推广,这些都可成为课题研究的素材,最终成为教师的专长与特色。因此,注重化学教学反思,是寻找研究课题的原动力,也是教师自主进行教育研究的集中体现。
  (五)课堂教学后记反思
  课堂教学后记反思指的是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在每节课后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思考,它是教师反思的另一种形式。一般来讲,教学工作是大多数教师的主要工作,化学教师在每一节课后,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把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以及改进的措施记下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促使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教后记中所要反思的内容可以涉及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实施过程的反思,教学观念的反思,学生问题的反思,对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的反思等等。从反思的时间上来看,教后记既可以是教师对本节课的反思,也可以是针对前阶段(时间段落或是思想段落)的反思,还可以是教学后的反思。从教师本人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上看来,可以分为对经验的反思和对教训的反思。从方法上看,有教后自我回忆分析法反思、课堂录像分析法反思等等。[6](120)
  教学设计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例如,一位化学教师对初中“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进行了反思性的教学设计,使教学获得极大的成功。这个课题是初三化学的第一节课,对今后学生学习化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学重点不应该放在传授了多少知识、强调知识是如何重要上,而应放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上,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除了了解学生的组成结构、家庭背景等基本情况外,还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小学自然课、初中生物课以及日常生活中积累的化学知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增设“无中生有”“魔棒点火”“烧不坏的手帕”三个小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比一比”“试一试”等探究活动使学生亲历科学研究的过程;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答辩—归纳总结”以及巧妙的板书设计来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师生互动的方法来完成教学的目标。整个教学过程,就这样在一片活跃的气氛中完成了。
  我们还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教学后反思:化学课后感到快乐吗?如果不快乐,原因是什么?教学任务完成了没有?如果没有完成,原因何在?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的程度如何?你的讲授时间是多少?你的语言、教态、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对课堂发生的意外事件处理得是否恰当?你感到最为自豪的有什么?成功之处在哪里?不足之处在哪里?该如何改进?你的课堂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实际收获之间有多大的差距?有没有意外的收获?等等。
  (六)网络教研
  网络教研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的跨时空的教学研究活动方式。目前,在网络上已形成了几种形式的教研形态,如: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组织的论坛讨论、成果展示、课例交流等;专家和化学教师组织的专题网站,可进行教学心得、教学难题方面的讨论。通过网络教研,专家可以定期地参与讨论一些疑难问题,既解决了教学一线的某些困惑,也有利于教师发表真实的言论,这对专家了解基层、调整学术研究方向也有益处。化学教师还可以建立个人的电子档案袋,存放教案、测验题、课堂情境照片、教学反思日记、自我分析与评价、课堂教学录像,甚至学生的小实验、小论文、小课题和小制作等以及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看法,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使得网络教研成为教师们交流思想、切磋技艺、增进感情的友好方式。有的学校着眼于教师反思的实际需要,建立了网上评课园地,为教师的反思交流提供了方便。例如,长沙市一所示范性中学就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自2005年9月起,该校全面实施了开放式随堂听课制度,并在校园网上开辟了“网上评课园地”。学校一方面要求和鼓励教师参加网上评课,另一方面针对部分青年教师不会评课的现状,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类文章,了解在新课改背景下,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又请学校教科室的专家教师作有关怎样评课的专题讲座;最后由学校领导带头参加网上评课,并充分发挥校内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对教师而言,每一次上课和阅读网上的评课意见,都是全方位反思自身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的过程。实践证明,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与教师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化学教师从教育理论高度对一些教学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于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目前还是个新课题。比如,教学反思能力究竟有哪些具体表现?发展化学教学反思能力的策略还有哪些?等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地探索。本文所讨论的任何一种单独的培养策略都不能够涵盖所有类型的教育研究,不同类型的反思和研究都只能给我们指明一种思考的方向,提供一种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教师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反思型教师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反思性实践能帮助教师从压抑性的、常规性的行为中解放出来,反思性实践允许教师以一种深思熟虑、目的明确的方式去行动。教师掌握了反思的方法,就多了一份研究的自主,多了一份摆脱机械劳动的可能。可以肯定地说,化学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是教师改进其教学实践,使教师从“教书匠”成长为研究型、反思型教师的有效途径,对于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来源:网络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