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构建自主性发展课堂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阅读:231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4/3/14 19:57:29
当前,我们不得不思考令人困惑的老问题:为何我们有教育者口中说的是素质教育,而实际还很大层面上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怪圈?为何减负的呼声愈来愈高,而中小学生的“三大负担”却没有根本性的减少(充其量是减轻了课业负担)?四中学生的历年基础知识绝大多数很差,这是一个目前无法改变的事实,但社会上家长要求却并不理解,考本科,要升学率。出路在哪里?当然来自我们做好方方面面的教学工作。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为本,确立主体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自主性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简言之,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其核心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为本。让孩子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以效益为主标,以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教材为主源”。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生命和谐发展的载体,各种主客体因素和谐统一的整体。让课堂教学焕发出师生生命的能量和活力,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塑造完整健全的人格。这也是我们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教学实际情况创立自主性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初衷。
1、以效益为主标:着眼于优化目标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学必须注重实效,才能适应当前的竞争实际。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目标定位于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或向学生灌输知识,效果肯定不佳。我们的做法是把学生看作“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人”在制定目标时,力求具体、明确、适度、留有余地。目标可分为必达目标和争达目标。必达目标是每个人必须达到的基本目标,争达目标是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可能,尽可能地“跳一跳,够得着”。以满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需要。使不可能变成可能,使可能变成可实现。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根据学生所馈的信息调控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更符合实际,更有实效。这样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既面向学生主体,也使主体地位得以充分显现。当我们把教学目标定位于面向学生全体、全面发展时,给了我们一个启示:由于不同的教学模式具有不同的功能目标,那么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除构建教学模式的一种操作程序,还应构建同一教学模式的不同程序系列群,以供实现不同的目标。或以构建不同的教学模式来体现以效率为主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以发展为主旨:着眼于发展性的教学过程,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
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发展,不可能没有人的发展。创立自主性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努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创新精神。这要求我们的教师要确立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教育观念,努力构建自主性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以克服我国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严重弊端:“在培养目标上,习惯于统一的‘模型化’标准来要求学生;在培养途径上,忽视实践环节,对人才成长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方法上,习惯于‘填鸭式’的灌输;在师生关系上,缺少平等、民主的氛围”。有人撰文认为中国当前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把各种人捏成一种人,一种什么样的人?缺少创造力、墨守成规的人。试想这样的人如何担当起建设国家的重任,又如何能使国家兴旺发达。
3、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构建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参与的主体。
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基于一般认识规律的特殊的过程,而且应该是一个使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多以教师为中心,过于夸大教师主导作用,多数学生及大多时间,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因为教师只能为学生的认识创造种种条件,但永远也不能代替学生去认识。自主性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坚持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并在活动的各个方面体现。无论是外显的动手活动及其它实践活动,还是内隐的各种动脑的思维活动,活动的形式要多样化,活动的空间要突破学校、书本的局限,使教学活动具有开放性。教师的“教学”要变成“学教”,学生的“学会”要变成“会学”。让孩子发自内心地说出:“我能行”。小组讨论、质疑探究。学生在自学课本或练习时,必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教师此时让学生小组讨论,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的过程。小组讨论可以是“同伴互助式”、“前后合作式”“小组争辨式。”学起于思,思凝于疑,疑则诱发探索,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勇于质疑,在探索中发现规律。
4、注重教师的情感作用,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要求教师应以相亲、相容的态度去接纳学生,用自己优良的情绪状态去感染学生,产生情感协调效应。学生因为“亲其师”,才会“信其道”,从而“遵其嘱”、“遂其行”。学生在他律的影响下学会自律、学会自我接纳。使素质教育不仅面向全体学生,更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人格特征:“认真细致、独立性强、不畏权威、敢于冒险、意志坚定、持之以恒”。教师要为学生探索创新创设情境,注重信息的收集,提出探索的问题。如采用“问题情境法”,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境,利用各种条件和因素把学生带人情境,让他们在这种问题情境中产生各种疑问和设想,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开发智力潜能。或者采用“模拟发现法”,模拟发现情境,精心铺设台阶,把学生引人到“模拟设疑——实验探究一一分析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通过脑、口、手、笔并用,以发现者的姿态进行角色活动,领略学习主人的充实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亲而未能”的“愤,徘”状态时,教师要使学生获得“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情境体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变“教”为“导”。
5、以训练为主线:着眼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训练。
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着眼于培养其主动求知的能力。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明确不是“讲什么”;而 是“怎么讲”,怎样把学生引导到主动猎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训练过程中去“摸、爬、滚、打”。注意体现训练形式的多样性、生动性和训练内容的开放性,使训练成为“立体式结构”、“开放型结构”,以改变单一的结构、平面的结构的训练形式。所谓“立体式结构训练”就是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训练形式,所谓“开放型结构训练”就是设计开放型的问题或设计开放型的教学程序进行训练的形式。变式练习、想象发散。如在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联、一题多变、一题多问,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联想能力,从而培养思维灵活性和敏捷性。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只有通过艰苦的训练,学生才会更适应高考的能力。
6、以教材为主源,开拓更宽知识面:
着眼于以教材作为知识的主要载体和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体,以自编教材和各种教学设备为辅助媒体进行教学,教材是知识的主要载体,但不是唯一载体。它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的主要媒体。要充分利用课本,注意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自学课本或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让学生获得整体感知。坚决防止那种“丢开教材闹革命”的做法,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本时,注意教读、引读、自读的合理选择。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同时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努力优化教学过程。但是,随着当前教育的要求,构建自主性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必然不能拘泥于课本。通过自编校本课程补充教材,开辟教学辅源。
重“双主”和谐,克服过分强调自主学习、创新。突出主体地位,当然会促进自主学习创新,但不可过分强调自主学习创新。因为学生不具备,也不可能完全具备自主创新的能力和独立的创造性人格特征。学生就是学生,不管如何强调自主学习,不该理解为完全自己的学习,总该有某种层面上的“学”的意味。因此,我们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我们的自主性发展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朝着健康之路发展,不断为四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f8704559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