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投东”不是上梁山

阅读:130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3/11/6 17:21:12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文末写林冲杀人后,“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据笔者所知,不少人将“投东”理解成暗指林冲上梁山。诸多教学参考用书,对该文故事情节结局的分析,都这样写道:林冲“毅然杀了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的道路”(见西苑出版社出版的《素质教育新教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专业学校各科专业通用语文上册(教学参考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这种说法,为“投东”是暗指林冲上梁山的观点提供了依据。
“投东”不是暗指林冲上梁山
文中有三处谈到“投东”,此处“投东”在最后前两处中,一处写林冲接管草料场,老军向林冲介绍:“你若买酒吃时,直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另一处,写林冲出草料场沽酒,“带了钥匙,信步投东”由此可见,林冲杀人后,“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中的“投东”,是实指投“东大路”“东”边市井。
有人认为,林冲杀人后,便“雪夜上梁山”,将此处的“投东”理解成暗指林冲上梁山也可以,它更能凸显“官逼民反”的主题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这样理解,既不符合原作情节的发展,又不符合林冲性格的变化,更不能突显作品的主题。
首先说它不符合原作情节的发展。
《水浒》第十回末和第十一回,接连写了林冲的故事林冲杀人后,在柴进家藏匿了“五七日”,后由于“官府追捕甚紧,排家搜捉”,林冲恐连累柴进,便决定向柴进“借些小盘缠,投奔他处栖身”林冲当时并不知道什么“梁山泊”,更谈不上有意识地投奔梁山如果说林冲杀人后,立即果断地投奔梁山,那么后来林冲藏匿柴进家、柴进介绍林冲上山入伙和掩护林冲出庄等情节,便与此处“投东”发生矛盾而显得多余。
再说它不符合林冲性格的变化。
林冲性格的变化是由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他的反抗有两大举动,一是“杀人”,二是“上梁山”这两大举动是林冲走上反抗之路后性格变化的两大阶段,分别在《水浒》的第十回、第十一回第十回只写他反抗的第一阶段的“杀人”他杀人之后,是处于一种茫然的逃生状态,要到哪里,他心中并无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若杀人之后,便立即投奔梁山,那是一种有准备、有计划、有意识的逃捕行为可惜,当时林冲没有也不可能有那样的思想和举动这是由林冲当时的性格特点所决定的林冲的杀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既是一种“反抗”,也是一种“自卫”假如不是“泼贼”来要他的性命,他不可能主动去取“泼贼”的“性命”,更谈不上杀人后能主动地去“上梁山”。
最后来说它不能凸显作品的主题。
作品的主题是“官逼民反”要凸显它的主题,就要突出官府之“逼”若省掉林冲杀人之后被官府追捕之“逼”,而直接表现他立即投奔梁山,那是不恰当地提升人物境界、拔高英雄形象的做法林冲上梁山,官府追捕之“逼”,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水浒》第十一回林冲对梁山泊联络员朱贵在酒店里的回话便可看出——林冲道:“实不相瞒:如今官司追捕小人紧急,无处安身,特投这山寨里好汉入伙……”林冲在柴进庄上已经躲了“五七日”,假如还能在此躲下去,或采取其他的什么办法能够藏匿下来,假如脸上没有“刺”字,别人不易发现他,那么,他是否上梁山,那还说不定呢省掉一“逼”,不仅不能更好凸显主题,反而削弱了主题的表现力。
综上所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投东”,与《水浒》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中的“上梁山”,完全是两码事,不应扯到一块儿。
水泊梁山,有可能还在“山神庙”的南边、或西边、北边,唯独不在“东”边“暗指”一说,说不通。
以上所举诸多教学参考用书中所写的林冲“毅然杀了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的道路”这样的话,应该补充更正为:林冲“毅然杀了仇人,后来在官府的追捕下,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的道路”说“后来”投奔梁山,就给林冲“入伙”前留了点藏匿、酝酿、思考与选择的时空间隙这样,使人不会产生林冲杀人之后,是立即主动地、有意识地投奔梁山的错误认识,并能引起读者进一步了解官府对林冲追捕之“逼”的兴趣这样说,既符合原作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变化,又符合进一步凸显作品主题的需要。
 
     来源:网络  编辑:地理sikao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