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课改新论 >  阅读文章

高二物理教学反思

阅读:643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1/2 8:51:49
新课标的出台,由于没有以前的经验,一切都在摸索,但参考高考大纲和每次考试题目的变化,我们总能得到一点感悟。  
  选修3-1(高考必考):  
  内容标准考试说明要求  
  内容要求说明  
  (一)电场  
  (1)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静电现象。  
  (2)知道点电荷,体会科学研究中的理想模型方法。知道两个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通过静电力与万有引力的对比,体会自然规律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3)了解静电场,初步了解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理解电场强度。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  
  (4)知道电势能、电势,理解电势差。了解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5)观察常见电容器的构造,了解电容器的电容。举例说明电容器在技术中的应用。电场  
  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  
  静电现象的解释  
  点电荷  
  库仑定律Ⅱ  
  静电场  
  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  
  电场线
  电势能、电势  
  电势差  
  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示波管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计算,只限于带电粒子进入电场时速度平行或垂直于场强方向的情况  
  (二)电路  
  (1)观察并尝试识别常见的电路元器件,初步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2)初步了解多用电表的原理。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多用电表。  
  (3)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定律。  
  (4)知道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理解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5)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6)知道焦耳定律,了解焦耳定律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7)通过实验,观察门电路的基本作用。初步了解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8)初步了解集成电路的作用。关注我国集成电路以及元器件研究的发展情况。电路  
  欧姆定律  
  电阻定律  
  电阻的串联、并联  
  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Ⅱ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电功率、焦耳定律  
  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实验八: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九: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十: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我的反思如下:  
  1.新旧课标的内容有明显的不同  
  对电学实验,删除了用描述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用半偏法测电流表的内阻。这些完全不用讲解。  
  2.重视探究、体验式学习方式  
  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之一就是“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此再加上“体验式”学习。学生的学习,特别是物理学科,很多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对这种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在探究中不断的思考才能获得,即所谓的“自悟”,而单靠听我们老师讲是不行的。再者,学生在自身探究中所获得的知识、体验中所得出的感悟,对知识理解的更深刻,记忆的更牢。自身的探究和体验,最能针对自身问题,避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学习效率最高。该做的实验,必须让学生动手亲自做。现在设计实验或者改装实验的题较多的出现,一定要学生自己先做,再听老师的总结或点拨。  
  3.要重视联系实际的问题  
  联系实际,是一种习惯。我们经常这样做,会帮助学生建立这种习惯。让学生在观察实际中“出问题”  
  4.重视思想方法和物理哲学的渗透  
  物理问题的处理,最关键的是:1、选准研究对象2、分析研究过程。我们喜欢在教学中画图时,用白色的粉笔画“研究对象”,用另一种颜色的粉笔画“其它外围”的东西。也有的教师,干脆只画“研究对象”,“其它外围”的东西一概略去不画。所谓的思想方法,是指在处理物理问题中所用到的具有条理性、抽象性、解析性、技巧性的思维方法与技巧。思想方法本身,是主观的,带有很大的个性倾向,与个人的风格和思维习惯相关,可以个人独创。但一些好的思想方法,被多数人认可,可以共享。  
  常用的思想方法:微元法与极限法,隔离法,忽略次要因素思想,理想化模型,  
  代换法,比值定义法,图像法,  
  所谓的物理哲学,是指由于物理知识本身的深刻性而打造出的人的思考问题的观念和逻辑定式,甚至是看待问题的情感、态度。  
  不懂物理的人,往往被错觉所左右,象亚里士多德那样的伟人都如此。就是现在的学生,并不受亚里士多德的直接影响,但却有亚里士多德一样的认识。所谓的“懂物理”————懂的是物理哲学。不要教了三年,教出一帮不懂物理的人。
     来源:网络  编辑:xuesha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