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高考研究 >  阅读文章

2013届高三数学科学备考建议

阅读:126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29 15:14:20
高考数学第一轮总复习旨在夯实基础、梳理考点,第二轮总复习旨在贯穿思想、强化专题,第三轮总复习旨在综合模拟、全力冲刺. 高考数学命题的总思路是稳中求进,注重考查能力”.高考要,就是说有许多常规题,复习时应按样题进行.高考要,就是说有一些新题型,同时在深、广、难、综上有一定要求.数学创新问题,大致有结构形式新、问题情境新、表达方式新、设问角度新、知识交汇新等.解答新颖性的数学题,一是通过转化,化;二是通过深入分析,多方联想,以;三是创造性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以”.对于高考试题的八化趋势,即主干知识突出化、知识网络综合化、思想方法主导化、能力立意理性化、新增内容工具化、实际问题数学化、创新能力新颖化、新课标思想理念化等,应特别关注,它们是创新题型的切入点和生长点,也是命题高手创新的法宝和源泉.至于探索开放题信息迁移题操作探究题代数推理题研究性问题.
下面就2013年高考数学科学备考提出几点建议,供各位老师参考.
1、加强两纲研究,紧扣高考方向
认真研究《考纲》与《考试说明》,认真研究湖北高考试题,仔细琢磨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变化趋势,熟悉高考命题的题型与要求,明确题型分布,知识点的覆盖规律,让学生明确考什么怎么考考多难。要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中难档及以下题目上,要会、熟、快、准上下功夫。
紧扣课本复习问题上,要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四点:
1)复习每一个专题时,必须联系课本的相应部分,不仅要让学生弄懂课本提供的知识方法,还要弄懂公式的推导过程和例题的求解过程;
2)在训练中,如遇到障碍,要学生有查阅课本的习惯,通过课本查明学生在知识和方法的缺陷;
3)关于答题表述要求学生以课本为标准,通过课本来规范。
4)注意通过对课本题目改变设问方式,增加或减少变动因素,推广题目的训练功能。
2、重视集体备课,科学安排备考
在第二、三轮的复习备考中,要加强学科组的集体备课与校际之间的交流,发挥集体力量,精选、精编第二轮复习资料。依据第一轮复习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好第二轮复习的专题和编好练习题,力争使每一套训练题有针对性,有实用价值。
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中,对每班内容上要讲的内容,每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相互交流认真分析并制定措施,通过小专题训练去解决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3、按照高考要求,有效安排训练
在第二、三轮复习中,要严格按照高考要求,把握高考难度。进行有效地安排训练。
1)综合训练卷,必须要模拟近几年湖北高考试题难度,注重知识交汇,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2)纠错微型训练题:要依据近期学生的错误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组编,加强变式题型训练。
3)客观题的限时训练:在第二、三轮复习中,要有意识地加入客观题的限时训练,以提高学生解答客观题的准确度与解题速度。
4、构建知识网络,注重能力提升
良好的知识结构是高效应用知识的保证,对数学本质的正确认识是建构良好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体系的前提,狠抓基础,以课本为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的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要求老师在上专题复习课和试卷评讲课是要做到:对重点知识与重点方法要讲透,要注意通性通法,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总结并反思自己在解题过程中怎样灵活运用,引导学生纵横联系知识与方法,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知识结构,
5、重点狠抓落实,新增特别关注
高考主干知识有:函数与导数、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等,这些既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高考的重点,而且常考常新,经久不衰.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围绕上述重点内容作重点复习,保证复习时间及练习到位.并将这些板块知识有机结合,形成知识链、方法群.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改革反复强调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要打破数学章节界限,把握好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与融合,形成有序的网络化知识体系.
新课程高考在何处?试题类型、考查重点有何变化?增加的新内容考什么?如何考?与保留的原课程的传统内容有何联系?等等.这些都引起了我们的普遍关注.
6、注重审题训练,规范答题格式
各校各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中档题中认真选编一些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选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问题,培养学生对题目从多角度,多侧面去寻找解题途径的习惯,加强学生审题的有效训练。
老师在评讲前,必须做到认真阅卷,分析学生的错因,评讲时要抓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剖析根源,至少要有一题在黑板上规范的板述,给学生起示范作用,规范学生答题格式。评讲后,学生还要有一个反思的过程,包括解题思路的感悟,数学方法的提炼,解题策略的把握,结果合理性的判断。
     来源:网络  编辑:stephen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