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谈教学模式的选择——监利中学化学公开课听课后的思考

阅读:450 次  我要评论(1)  收藏  2012/10/29 15:08:13

     1111日,我参加了监利中学化学组的天天公开课活动,听了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的2节公开课,老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是不错的,我在这里主要想谈的是对两种变化后的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一年级的课堂是分组教学,全班分7个组,每组大约8人,有一半的人背向着黑板。而课堂上除了一次分组实验外,很少有组内的讨论,所以我感觉分组的效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分组教学是一种合作学习模式,分组就是为了优势互补,为了让学生能相互讨论,相互帮助,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团结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如果讨论不多,合作不多,相互帮助不大,分组的意义就不大了。
  我认为,合作学习必须具备五大要素:有适合小组讨论的议题,小组成员有积极讨论的动力,小组成员具备一定的协作技巧,小组成员间有直接的交流,交流后能解决问题并产生新的问题。也就是说即使分了组,还必须设置好内容,并教会学生怎么合作,还要激励学生有小组合作意愿和动力。没有引导,学生不知如何合作;没有有效的激励措施,学生的合作意识会不强;没有科学的合作技巧,分组的效果就不能充分体现。
  所以我认为,老师们应在分组教学的模式下,积极思考如何增强学习内驱力,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分组效益,让小组学习真正达到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高二的公开课是另一种模式:学生主持,学生主讲,基本上是学生在控制课堂,老师的点拨只有寥寥数语。我知道这是从江苏引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监中这种模式是比较普遍的,也知道这种模式对主持和主讲学生的能力提高是很有帮助的,但我还是有一些疑惑,这种模式的高效性还值得我们思考。
  我的第一个疑惑是,是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学生主讲。简单的概念性知识和延伸面不广的知识可以让学生来讲,但有些复杂的理论性知识、计算的思路与方法等,我估计学生很难有老师讲的生动,更难达到老师讲的高度与深度。当然,有人会说要相信学生,学生的能力会慢慢提高,会达到不比老师差的程度。但是,一个老师的成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何况学生的偶而为之。我认为,有限的课堂时间还是应该有选择性的使用学生主讲这种方式,教学的主要目标还应该是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和丰富学生知识。
  我的第二个疑惑是,教师的教学是要讲究艺术的,由学生主讲,课堂艺术性是否会大打折扣?我听的这一节课,感觉在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积极讨论方面,主讲的学生是基本没有考虑的,只是在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多数学生没有认真听讲,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自觉的学生在自己学习,不自觉的学生在无所事事。可见没有艺术性的吸引,仅仅只是课堂形式的变化,是带不来课堂高效的。
  我的第三个疑惑是,学生主讲后,教师的作用到底该如何发挥。整个课堂中老师的主导作用我真没有看出来,学生展现的课堂流程是什么,就是什么了,最后用几句鼓励性的话语为一堂课作小结,我感觉教师的主导地位被新的课堂形式边沿化了,甚至感觉教师在课堂没有尽到其主导的责任和义务。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应该依据教学内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来设计,而且每种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因此,我认为,不存在对任何教学过程都适用的普适性的模式,评价教学模式好坏的标准应该是看是否能最有效指向特定的教学目标,因此,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来源:监利教研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10-30] 我认为课堂教学每节课追求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课堂给了学生,让学生了主导锻炼了学生组织、协调、合作的能力,并不是每节课都需要获得一定实际性的东西就是高效。fww_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