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高考研究 >  阅读文章

深化历史学科高考内容考查改革的若干思考

阅读:1568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29 15:07:06
从历史测量立意角度来看,该题所考查的内容、教学内容和学术内容之间的关系值得重视。明清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欧工业革命、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是本题考查的基本内容。中学历史教学能够明确教学内容的是明清经济发展、西欧工业革命。围绕此题可能涉及的学术热点有明清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工业革命、中西经济发展比较、唯物史观等。因此,三者的内容范围和深度存在一定的距离,考查内容最集中,学术内容最宽泛。但是,三者有着天然的共同之处,就是该题立意的主旨所在,讨论明清时期中西经济发展的比较问题。很多教师认为“资本主义萌芽”讨论已经过时,现在的史学研究成果难以普及,有关考查立意随意等观点应声而来。但是,本题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旧的史论可以推翻,但是所针对的问题无法回避。资本主义萌芽是否是伪命题,史学界尚无定论。但是,明清时期中西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与发展情况始终是中国史学界关注的核心所在。在这样的重要问题上,各种史料自然层出不穷,各种史观也尽显风采,这样的学术讨论只会加深我们对这样问题的认识。当然,学术研究跟历史测量有着一定的距离。换句话说,历史测量并非考查对学术热点的熟悉程度。历史测量需要给各个答案提供空间,让各种能力都有足够的空间展示。因此,考查的内容可以既是教学重点,也是学术热点。对于师生来说,考什么的内容,不仅仅包括知识的范围,更包括能力的程度。对于同一知识,同一教学重点,可以测量不同层次的能力。说的更通俗的话,同一个教学内容,考试可以年年考。有关明清时期中西经济发展的问题,很多老师似曾相识的感觉,也在情理之中。
从历史测量效果角度来看,该题第一、二问提供比较固定的标准答案,而第三问提供了一个比较开放的答案,要求学生展开论述。这样呈现梯度的测量设计得到部分老师的肯定,但更多老师对于这种开放性试题表示很大的忧虑。怎样控制主观题的开放度,怎样合理展示学生的学科思维层次,始终是历史测量的核心问题所在。本题答案之所以力图开放,最重要的考虑是怎样合理的完整的展现学生学科思维的差异。对于一个有材料、有中心的史学命题怎样论述,怎样做到甄别史料、选裁史料、史论结合,这是开放性试题的魅力所在。但是,测量效果涉及内在复杂的一体性问题。开放性试题不仅要求命题设置的科学与精巧,同时更需要阅卷的主动、积极与负责。更夸张的说,良好的阅卷才能完全实现命题的立意,否则就会葬送命题的良好立意。对于该题“历史前提”怎样理解,怎样展开,怎样论述?这是一个尝试。不同省份对于该题的评卷差异也很大。但是,注重学生思维差异,注意学科能力把握仍是大家的共识,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对于理想的测量效果来看,这样的题目评卷应该更加精细化,个性化,应该区别对待,不能过分条块化、要点化。从反馈的学生试卷来看,学生对于这样的试题不适应,大家对于学科思维认识不清,对于学科能力考查目的不明确,不够主动应变。这样的开放性试题,不仅考查学生,也考查评卷,更考验命题本身,对于这样的测量效果,应该更加实际、更加宽容看待,而不是简单依据教学效果。这样的问题,学生并非要教师专门讲到,也不应该专门应对式复习,而是注重基本能力、基本素养的培养。在这样的意义上,测量效果只能在某种程度上呼应教学效果。只有从长远的学科素养培养和学科能力培养来看,两者才会呈现内在的本质统一。
从历史测量目标角度来看,学科能力与学科素养始终是测量的重点目标。怎样在测量实践中综合考察各种能力,辨别不同层次的能力水平,始终是历史测量的重要任务。本题旨在考察学生对材料的处理能力,对史论的提炼与归纳能力,以及史论结合的基本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本题中所涉及的各种知识点需要重点复习,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但是,对于史论结合、处理材料、提炼观点,这是学科的基本素养,需要学生长期培养。就这题而言,了解学术动态,能够提出新观点,固然可以成为本题的出彩之处。同时,对学术状态不甚了解,能够熟练掌握知识,深刻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史观,同样能够出色作答。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材料及其利用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展示自己学科思维能力的场域(或平台)。这样场域的提供,应该考虑不同层次、不同种类个体的展示,而不是应该简单的规定可以展示的结果。就如同作文一样,对于这样的一个主题,你可以选择不同的主题,不同文体,而不是提供唯一的范本,在这一层次,历史学科大型主观题的开放度与思维层次的考查值得认真探讨。我们不仅要考查基本知识、具体知识,更重要的考查学生长期培养或者形成的特殊的学科能力,这样才能达到历史测量的真正目标。
三、反思及建议
深化学科内容考查的改革,不仅仅是测量本身的工作,同时也是从更长远的角度上,是深化教考合作,实行学生测量全面评价的重要工作。历史学科高考内容的深化改革,最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是,应该充分考虑学科的特性,同时兼顾教学的普遍规律,通过具体的测量实践,总结有用经验,扎实推进教考互动,共同研讨学生成长规律。
建立学科能力测量体系,是推进学科内容改革的基础性工作。科学的学科能力测量体系,不仅包括明确的测量能力目标体系,同时也应该包括与之相适应的有关教学目标与课程说明的培养计划。深化推进教考的两方反思与共同实践,才能切实完整学科能力培养体系。建立学科能力测量体系,并非一个简单的模式化推进工程,而是一个实践性反思过程。它不是拿出一个模子推广的简单事情,而是在各地实践既定目标中反思与修改。它最终必定是一个反复相互适应,不断推进的过程。
明确学科特性、总结培养规律。能力体系的学科化是整个考试内容改革的关键所在。历史学科最本质的能力的实质与内涵怎样确定?怎样在历史教学中探讨与推广?怎样通过教考两方面共同探索,怎样共同实践,最终实现学科能力的健康培养与考查?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实践和测量实践中反复讨论和验证。
加强教考联系,深化全面评价。教学与测量的一体化,必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教考两方面必须加强深度合作,尤其从学科的路径出发,探索教学与测量的学科结合目标,才能共同实现对学生的整合培养与全面评价。测量内容的深入改革,必定启发教学模式的创新,培养模式的改变。与之相随的是,评价方式的变化,也将带来整个教考模式的变化。在这个意义上讲,全面评价才能真正在历史学科培养中实现,教考才能实现真正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2010年课程改革后高考命题工作调研报告(历史学科)》,2010年。
《历史教学》,第9期、10期,2010年。
12
     来源:网络  编辑:shuixi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