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专业研究 >  阅读文章

“自主学习”化学教学模式的探微

阅读:414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10/15 14:42:39
 “ 自主学习”化学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模式,它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密切联系起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突出学生的科学研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因为,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的过程,了解科学方法,可以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而科学探究活动的实现,离不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必须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问题作引导,使学生自己设计与完成实验,并收集、分析、处理信息,亲身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的兴趣、习惯和学习能力。
科学不是死记硬背的知识、公式、名词,科学是好奇,是不断发现事物和不断询问为什么的过程,而不是知识的获得。学习,不仅是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思维能力。把“自主学习”教学思想引入课堂中,就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潜能,加快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高质量的学习。在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阅读思考、发问讨论、独立练习,进行认真的研究与总结,逐步构建起一种新的教学理论。
二、“自主学习”的实践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化学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及应用过程,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情景,让学生身处情景之中。在各种疑惑的引导下,主动地搜寻、分析、处理各种信息,亲身体验发现新知的成功喜悦,开发潜能,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化学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收集、分析、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鉴别概念真伪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学会解释实验现象及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的方法,促使形成“自主学习”化学课堂教学的模式。下面是本人在《苯》(第1课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一次探索。
1. 课题引入与提出假设
教师利用多媒体介绍有关苯的发现史资料,给出有关苯的相对分子量:78 和碳的百分含量:92.3%。学生计算得出苯的分子式:C6H6 。从碳、氢原子比值看,苯是一种远没有达到饱和的烃。通过前面烯烃 、炔烃两类不饱和烃的学习,让学生思考并相互进行讨论,写出苯的可能的结构简式。在这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针对提出的各种假设和意见,并尊 重他们的思想观点,让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
2. 引导设计与实验研究   
学生由于受到前面所学知识的影响,写出的可能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假如苯分子中含有这样的官能团,那么苯应该具有与乙烯、乙炔相似的化学性质。学生应该设 计怎样的实验来验证苯的结构特征呢?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乙烯、乙炔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学生设计出这样一个实验来证明自己写出的苯的结构是否正确: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各加入1mL苯,振荡。学生分组进行以上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启发引导与分析归纳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 此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自己推测的可能结构是错误的,苯的分子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在19世纪苯的结构是个很大的化学之谜,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就是由于揭 开了这个谜而名垂青史的。那么,苯分子具有怎样的结构呢?接下来,通过展示苯分子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或通过多媒体演示,请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归纳苯分子的结构特点。
苯的结 构特点:平面正六边形,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碳碳之间的键是介于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之间独特的键。
苯的结构简式:  或   
实际上,在这个实验中还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除了苯不能使溴水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试管中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液体分层,上层为无色,下层为紫红色。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得出两个结论:苯不溶于水和苯的密度比水小。
加溴水溶液的试管中:上层为橙红色,下层接近于无色。学生得出结论:溴易溶于有机溶剂, 苯从溴水中萃取溴。
4. 简要小结 
这节课通过计算、讨论与实验,学生自己得出苯的分子结构。在这节课教学中,由于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避免了课堂上教师边实验边讲解的教和学生被动的接受式的学,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析和归纳,得出了科学的结论,为学生的今后的学习和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有利于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有很多教学内容可以设计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再例如:葡萄糖分子的确定。
设问:已知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如何确定该 有机物的结构式?
讨论: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可能存在的官能团有哪几种?如何一一鉴别? 
学生经 讨论后归纳:
(1)可能含—OH    鉴别方法:①与Na反应放出H2;②发生酯化反应;③与NaOH、Na2CO3不反应
(2)可能含—CHO   鉴别方法:①与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发生银镜反应;② 与新制Cu(OH)2加热生成红色沉淀。
(3)可能含—COOH   鉴别方法:①与Na2CO3反应放出CO2;②与指示剂反应;③与Cu(OH)2反应使蓝色沉淀溶解成蓝色溶液。
要确定葡萄糖分子中是否含有以上官能团,可以通过实验验证。
学生分组实验:1、在一支洁净的试管里配制2mL银氨溶液 ,加入1mL10%的葡萄糖溶液,振荡,然后在水浴里加热3—5min。
              2、在试管里加入2mL10%的NaOH溶液,滴加5%CuSO4溶液5滴,再加入2mL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
实验现象:实验1有银镜生成,实验2有红色沉淀生成。
学生得出结论:C6H12O6中含有—CHO。
投影:实验测得:
1、 1mol该有机物与5 mol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
2、 该有机物与H2加成反应时,被还原成直链的己六醇 。
3、 该有机物被新制Cu(OH)2氧化成含有—COOH的物质。
根据以上实验和数据请学生推断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该有机物一个分子中含1个—CHO,5个—OH。
指导阅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醛,它既具有醛的性质,又具有醇的性质。结构简式:CH2—CHOH—CHOH—CHOH—CHOH—CHO。
三、“自主学习”的思考
以上两个例子,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材料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师生共同探讨甚至争论,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求异创新的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也使学生竞争合作的情感和意识得到升华。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探究活动为中心,注重知识 获取的过程,强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这对教师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要求。教师应该要给学生留有继续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师,运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反馈,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模式。
总之,我们教师在用好新教材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征途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在施教过程中必须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和实践活动,从中获得感受、体验和内化,而“自主学习”化学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来源:网络  编辑:rongerkl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