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教研天地  >  高考研究 >  阅读文章

关于科技文化史复习的几点建议

阅读:585 次  我要评论(0)  收藏  2012/9/15 17:42:35
江苏省仪征中学   王玉兵(211900)
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是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的科学技术史部分叙述文字多,专业性强,命制大型题目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必须考虑学习效益。如何以最经济的投入来获取最大的学习效益呢?笔者依据岳麓版《历史》必修Ⅲ,提几点建议:
一、紧扣考纲,提炼教材要点
鉴于新课标教材“一标多本”、模块知识内容叙写详略不一,应紧扣“课程标准”,删繁就简,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将书中的知识要点准确提炼出来,然后再进行重点掌握。毋须将内容细节展开,更毋须将知识内涵作过多延伸,但要特别关注教材中的结语与历史术语。如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需要特别掌握的内容整合如下:
1、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2、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导弹和原子弹“两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3、1970年“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飞入太空轨道。
4、70年代,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被西方媒体称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5、1983年我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型机诞生——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6、2003年中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杨利伟)。
又如《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一课,可将教材内容提炼成以下数条:
1、1950年,大力开始扫盲教育。
2、1958年,实施“教育大革命”,突出生产劳动。
3、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4、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5、2001年1月,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
依照以上办法,对科教史诸单元教材进行提炼、归纳,就能轻松达成学习的知识目标。
二、以类相较,化解知识难点
对于科教史中部分知识难点,可用类比的方法,厘清各概念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在《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一课中,相对论和量子论这两个概念是知识难点,同学们可以通过比较这两个理论产生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问题,来区分它们的本质差异,再从研究的范畴上来辨析它们的不同影响。前者主要解决牛顿力学体系在物体高速运动情况下所不能解释的现象,反映了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后者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这个在物理学中艰深的问题在中学历史学科中如此理解即可。
三、举一反三,剖析原因与影响
提高复习效益,贵能举一反三。对于科教史问题的追索,重在剖析原因与影响。笔者对中外历史上各时段科技发展原因及影响问题进行了初步归纳,大致可设定为以下几个:
(1)关于原因:①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是什么?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科技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有哪些?③牛顿力学体系在17世纪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关于影响:①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近代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②科技进步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哪些重大作用?③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④电力的发明和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
这些问题,几乎涵盖了本模块所有单元。至于解答的办法,虽然强调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但其中也不乏共性的东西可供借鉴:一般说来,对于科技发展的原因分析,要从前提(条件)、政策、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等几方面入手;科技对于人类的影响(贡献)须从政治、经济、科技等角度来分析。
总之,科教史的复习,难在策略而不在难度,只要选准着力点,适当用力,学习效益就不难提高。
     来源:教学资源网  编辑:shuixiang  返回顶部  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