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高考10天倒计时 这些方法真管用
阅读: 998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0/5/28 16:20:31
分享到:

状元秘技篇:

  复习方法生活习惯都要顺其自然

  “学得好,不厉害;能考好,才算本事。”“状元”们是怎么独占鳌头的?这是许多考生好奇的地方。为此,记者致电身在异地象牙塔的我市2009年文、理科状元,请他们谈谈考前“秘技”。

  2009年理科状元:叶亚乐,毕业于伊川高中,现就读于清华大学。

  2009年文科状元:齐阳阳,毕业于新安一高,现就读于中山大学。

  谈及考前10天如何安排时,电话那头的两位状元都淡淡地说:其实,没做什么特别的安排,还是按照平时的习惯和计划复习。

  【复习回归课本】“考试前10天,一定要回到课本中来。”这是两位状元共同的感受。

  他们认为:考前最后的阶段里,一定要以“回归课本”为主要战略,他们每天都会对当天所复习的课本内容“过一遍”,在脑海中把每课的内容连成“框架”,争取形成一棵脉络清楚的“知识网络大树”,哪棵树杈上有多少重点,都要了然于胸,这样才能在考试时把考题迅速“对号入座”。

  最后10天的复习,一定要“跟着老师的步调走,上什么课就复习什么”。齐阳阳说,有许多同学在最后复习时喜欢自行其事,完全不管上面老师在讲什么,自顾自做自己的,这样其实效率很低。

  【做精选题】“不但要把课本内容归类,连做过的题,都可以分门别类。”叶亚乐说,去年高考150分的理科数学试卷中有140分的题是可以归类的,如果平时把每道题的出题角度和解题思路进行梳理归类,考试时就会迅速在头脑中“搜索”,迅速找到解答方法。

  叶亚乐说,理科考生,在考前10天里,可看以前做过的模拟试卷,把各张试卷中的同一题型的题放到一起看,找出它们的共性与区别,要把看、思、做结合起来,做到对各种题型烂熟于胸。

  齐阳阳说,文科考生前10天的复习,应尽量少做新题和难题,而要多看以前做过的卷子,从中找出一些共性的东西、习惯性失误出错的方面。在此基础上,适当地做一两套完整的练习题,进一步掌握做题的方法和技巧,熟悉考试时间的分配方法。

  【保持平稳心态】叶亚乐说,一定要把考前心态调整好,做到顺其自然。他也有睡不着的时候,这时候他就会想想白天都看了什么书,做了什么题,明天有什么计划,心里会踏实许多。

  齐阳阳说,不要给自己任何恐惧的心理暗示,要相信自己,毕竟10年寒窗不是白付出的。“我考试前一天发着烧打了吊瓶,但我没吓唬自己,只告诉自己只要认真细致做题就行了,别的不考虑”。

  【生活习惯莫打乱】考前10天的生活习惯,两位状元的经验都是“顺其自然”。齐阳阳考前作息和平时一样规律,每天22时左右睡觉,早晨5点起床,早睡早起让他保持了充沛的精力,而叶亚乐则是把早上起床的时间稍稍往后推了一点,但仍然保持7点半就来到学校,开始一天的复习。

  老师点评篇:

  复习方法因人而异,均要保持平常心

  对于考前10天的时间安排,富有经验的高三名师们最有发言权。

  谭劲松,东方高中高三年级组组长、理科班数学老师

  邹山龙,洛阳理工学院附中高三年级文综组组长

  两位老师先谈了考前10天的复习技巧——

  【复习要重四基】谭劲松说,每个考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都不尽相同,分数差别比较大,升学目标也相差很远。所以说,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复习方法也不能照搬同一模式:模拟考试成绩在二本线以下的考生应把复习重点定位在拿分题和基础题部分;一本线以下的考生应在确保前两种题拿分的同时关注中档题和部分综合题的复习;准备冲刺清华、北大等名校的考生应更多关注中档题和综合题的强化训练。

  但无论是哪个程度的学生,在考前10天内,都应该再强化一下“四基”:即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公式、基本实验。谭劲松认为,高考试题中有容易题、中等难度题与难题,容易题与中等难度题占80%左右,真正的难题只占到20%。因此,高考前的自主复习重在复习基础与查漏补缺,反对好高骛远,提倡脚踏实地。

  【在校复习好处多】凡记者采访过的老师和学生均认为,哪怕考前10天里,学校已不太严格考勤,考生仍应选择到校复习。

  谭劲松说,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对比实验,高考前的自主复习在校复习好处多多:熟悉的环境有利于高考的正常发挥;遇到问题时,能够问老师与同学,及时解决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在学校复习,时间上有规律,生活上有节奏,还会有来自老师的鼓励与安慰,感觉踏实,有良好的心态,利于提升复习效果。

  【考前做题要强化规范性】邹山龙强调:考前10天里,应当有意识地强调做题的规范性:第一,要做到逻辑规范,答题时注意突出重点;第二,要恰当运用综合科的术语,让阅卷老师一看就明白;第三,写字要工整,这有利于提高得分率。

  【保持生理节奏感与心理节奏感】部分考生认为,“高考在即,已经学不进什么了,干脆考前来个彻底放松”;还有一些考生唯恐错失最后机会,挑灯夜战连轴转。

  “这两种心态都不可取。”邹山龙说,考前应保持适度的紧张感,不必过于忙碌或刻意悠闲,应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散步、轻微运动、和同学谈心,让自己减少紧张心情,调节好学习状态,要“外松内紧”。

  谭劲松建议:考前不想考试后的事情,考前应集中心思,全力以赴迎考。看考场时,可不断暗示自己:我的座位真好。在考试前与考试中默念:我一定能高考成功、我有实力、我能行!

  【合理安排时间】两位老师都建议:考生在考前10天不要刻意改变自己的作息时间和饮食规律,在尊重已有习惯。若出现失眠时,不要紧张,也不要乱吃安眠药物,要以积极心态调整。

  谭劲松还给出了一张作息表(仅作参考,考生应因人而异)

  1.早上6时30分起床,看一会儿书,加强记忆;

  2.上午认真学习4个小时,中途休息15分钟到半小时;

  3.中午小睡半小时左右,下午认真学习3个半小时左右;

  4.晚饭前后适当休息;

  5.晚上学习3个小时左右,22点前结束一天的学习。

  谭劲松特别强调:挑灯夜战不足取,早睡早起最科学。但考生还要调整自己的学习兴奋点,尽量把学习时间安排在9:00-11:30,15:00-17:00,复习科目可与高考科目对应。

  那么,考试中应注意哪些呢?老师们给出的秘方是“适度紧张、临危不乱”。

  【分数预期目标不苛求】谭劲松说,很多学生认为考试中的每一道题我都应该做出来,否则就没有考好。根据历年来的数据可以看出,每150分能拿到120分就能上一本,只要你的基本知识即常规题型做出来了,就没问题,所以考生对分数的预期目标不要太高,不要苛求完美。

  【做题过程中的心态】邹山龙认为,考生做题过程中不要患得患失,有舍有得,心态平和,发挥正常水平即是成功。

  谭劲松老师说:理科考生要养成良好的读题习惯和良好的思考习惯,读完题后,一定要搞清楚:一共有几个条件,都能推出什么,这道题的结论是什么,由什么可以推出这个结论?只要找到它们的联系,这道题就基本解出来了。

  家长后勤经验篇:

  不刻意做什么,宽松环境是良方

  孩子能顺利考好,家长作用不可忽视。2009年考入清华大学的杨北辰、考入浙江大学的文玟,他们的父母是怎样帮助孩子一起完成最后的“百米冲刺”呢?

  【良好的沟通】杨北辰的父亲杨先生说,他与女儿一直保持着犹如朋友一般的沟通交流。因为女儿住校,所以他坚持每晚在固定时间给女儿打电话聊天,聊天内容包括家里的事情,也包括女儿在学习、生活上遇到的一些事情。他说,有些家长认为高考前夕,孩子时间紧,不要讲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了,以免让孩子分心。可他认为,适当地聊一些家长里短,让孩子出出主意,也是为孩子缓解压力的方法。注意不要刻意提高考的事情,但可以聊一些近期国内外影响蛮大的新闻等等。

  文玟的母亲刘女士也认为:经常与孩子聊天,不是责问也不是查岗,要当一个耐心的倾听者,听孩子唠叨唠叨,对调节孩子情绪有好处。

  【不要刻意做什么】杨先生说:考前10天,考生的心态本来就很敏感,家长任何的异常表现都会影响孩子。所以不要因为考试临近,就刻意地改变平时对孩子的态度,比如突然给孩子送许多好吃的,这些突然的改变、刻意的行为或许会起反作用。

  刘女士说:高考前孩子们有时候会紧张、失眠等,这时候,一定不要“干着急”,不要在孩子面前一句接一句地说“这可怎么办”或过于安慰之类的话。“最好的做法,就是什么也不做”。

  【考前一天适当放松】考试前一天晚上,可让孩子看会儿电视、上上网,或者陪孩子到附近散散步,聊一些轻松的话题,能让孩子有效地放松。
 

来源: 洛阳网 编辑: zhuguihong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