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高考语文阅读能力提升之实用类文章
阅读: 1158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0/4/7 14:11:29
分享到:

    备战高考,已是师生不变的话题,但如何备战,常会因生而异,因师而别。

在高考中,语文越来越被众多考生视为简单而又繁复的学科。说它简单,并不是说内容或操作上的简单,而是在众多学科比较中,它一时难以即时提高,因此可以简单的处理——先放置一边,或者说有一两个月不读,还照样答题,因此我们理解为它简单;说它繁复,是说考生一直在下工夫,可是总不能理出个头绪,越读问题似乎越多。老师在辅导中,反对教条而又能给你灵活的技巧,让我们拨云见日,心里亮堂了许多。

他告诉我们,阅读实用类文体,关键要掌握六个字:定位,对照,判定。同时,也提醒我们,这些是在平时的知识储备、阅读感受、联想判断等能力的前提下进行的一种更便捷的切入方法,非此,则会浪费宝贵的答题时间,丢掉的是更多的分数。

切入点——定位。所谓定位,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是内容上的定位,一是空间上的定位。如下面的问题:

把长句改成4个短句子,意思表达清楚(可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的改变愿意)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具有重量轻、耗能小、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和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的新型星际"指南针"

阅读时,我们马上找到以下三个信息:外形 特点 功能,这三点已将内容概括无遗,于是无须多想,只将这三方面搞定便OK了。写成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新型星际"指南针"/这种"指南针"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它具有重量轻.耗能小.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它还具有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

这样的总分式,也可写成分总式(此处不举例)。

关于空间上的定位,我们结合对照、判定来理解。看下面的例子:

甲骨文的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个上面不加一横,董作宾称之为不戴帽子的王(图1~3),见于于武丁卜辞和武乙、文丁卜辞,另一种上面有一横,为戴帽子的王(图4~6),行用于其他各时期。孙诒让《契文举例》所依据的刘鹗《铁云基藏龟》以武丁卜辞最多,其中的字,孙诒让释为,卜辞无法通读。到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才释出此字。罗振玉首先把《说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和全文进行对比,释出戴帽子的字;接着指出,其异体作省其上画的形式,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

字释出来了,使一大批卜辞可以读通,也证实了这是殷王室的遗物。但是这个字的构成一直困扰着古文学家们。有的说,此字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是;也有人说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如此等等,其说不一。直到1936年,吴其昌根据青铜器丰王斧的铭文和器形,并列举甲骨文、全文很多字的写法,第一次提出王字之本义,斧也,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从字形看,字是横置的斧钺的象形。从甲骨文、金文(图7~9)的写法中还可以看出,最下一笔的初形不是平宜的,而是具有孤刃之形,上端的一横或两横像柄或多属斧钺或多属斧钺阑。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王曾封周族首领姬昌为西伯,赐弓斧钺,授予他对周围小国的征伐之权。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用横置的斧钺呢,这也是由这产生的时代决定的。横置是斧钺实施砍杀功能的状态,而最早军事首领的权力只限于战场上。荷马时代的希腊人领袖握有的权力不大,亚里士德说:假如阿伽门农王获得在战场上杀死逃兵的权力,那么在战后的评议会上却只能忍受责骂。这就是王:要用一个正在执行斩杀的横置斧钺来表示的原因。

但这一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说文解字》王:字下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边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这显然是后人的臆测了。

(摘编自罗琨《甲骨文解谜》)

5.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A.在甲骨文中,所谓戴帽子的不戴帽子的”“字,是指字最上面有没有一横。

B.罗振玉通过比较《说文解字》的古文字和金文字,释读出了甲骨文的字。

C.对于字的形体构造有种种说法,最后吴其昌提出是斧钺的象形,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D.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才拥有斧钺,所以人们采用斧钺之形的字来表示军事首领。

我们根据选项A的内容,到文段里去找相应的内容:甲骨文/一个上面不加一横/另一种上面有一横,这样也就完成了定位,然后进入第二步,两相对照,从本质上去判定,看与文段是否一致。BCD三项内容我们也在原文中迅速找到:

——罗振玉/戴帽子的/省其上画的形式,

——吴其昌/王字之本义,斧也

——“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

最后发现第四项中只有太绝对,与文中内容不符,由此选择表述不正确的项是D

高考现代文阅读实质是脑筋急转弯——由我们习惯的研读泛读方式转为精读方式,亦即对一词一句的确切把握,剔除次要信息,锁定重要信息,此外别无目的。此处所说研读,是指被考中的阅读,而精读则指在高考考场上的阅读。

在我们的生活中,阅读通常有五种情况,一是专业阅读,二是探究阅读,三是信息阅读,四是浏览阅读,五是消闲阅读。这五种阅读,一和二高于信息阅读,三和四是生活中的泛读,低于信息阅读而高考试题中的阅读,就是信息阅读,其实质是考查精读。这种阅读,与语文课堂中的讲评阅读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文课堂中的讲评阅读,帮助我们积累知识和能力,帮助我们认识社会,帮助我们传承文化,是我们写作的样板。信息阅读实质是精度,而精读能力展示的双翼,一要依托知识能力的积累,这要调动知识积累,通过联想想象推断达成;二要靠把握重要信息,这需要比较重要和次要信息。精读能力的展示效果,与在讲评阅读中的吸收情况密不可分。

其次,文本阅读。这部分首先强调,考试的目的在于根据需要,文本可读可不读;备考目的在于明确并强化信息比较的意识,所以一定要读文本。大致步骤如下:

一、语段之内,句与句比较,筛出并把我重要语句;二、重要语句内,词与词比较,把握重要词语信息;三、连缀重要词语信息,把握语段大意和文章思路。

选择题目,要点,排除干扰,认清本质。

要做到这个要点,一要定位,即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本中择出与之照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照应句;二要对照,比较选择和照应句,找到二者有差异的表述相对照,可以接受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的选项;三要判定,即对照中需要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自己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从而快速、准确判定选项的正确。

重要信息显示考查的实质,次要信息起干扰作用。由试题问题转向实质问题,应该是一种自觉意识。它的快速确立与巩固,将保证我们快速拨开试题问题的迷雾,是实质问题水落石出,还能帮助我们判别模拟试题——只有能够形成实质问题的题目,才是好题目。回答试题题目主要靠专业知识和能力,回答实质问题主要靠语文知识和能力。

在模拟考试中,四个选项都要看,尤其是模糊选项,更要看明白;考场上,选出正确选项,其余各项即可忽略,聚焦要点节省时间。语文试题中的四个选项都是孤立的,但也有关联,抓住一个正确答案,自然可以有助其它选项。考场上虽然未必能把答案看明白,但并不会影响推断明白,关键在于抓住要点。写作手法类,高考不会考,只会在模拟试题中出现,要淡化模拟试题,重视高考试题。

考试中最大的危害就是,太认真,把精读当作研读;语文备考中,严重的问题是,越好越认真的学生越不能从专业性中跳出来。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金榜高考在线频道

更多精品资源下载请访问:金榜教学资

 

 

来源: 腾讯高考|www.jb1000.com 编辑: xueyan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