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家小孩参加了今年的“五校联考”自主招生,考的成绩还不错,先后取得了清华大学的10分加分和上海交大一本线录取且满足第一志愿的优惠。可是按国家现行的自主招生政策,考生只能与一所大学签订自主招生优惠协议,真称得上是一种“甜蜜的烦恼”。最后,冲着上海交大可满足第一志愿,冲着上海这座城市,也冲着一本线录取的“零风险”,小孩一家选择了上海交大。
可是,这位同学的“烦恼”并未就此结束,反倒接踵而至:他的任课教师、班主任、中学领导接二连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孩子及家长的思想工作,动员其弃交大而投清华。只因春节期间孩子家里已将与上海交大签好的招生协议寄出,学校一干人马才悻悻作罢。
“志愿”乃是一个人的“志向和愿望”,每个高考(论坛)考生都有根据自己的理想志向、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就读的权利。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家长可以为考生当参谋、作指导,但绝没有越俎代庖甚至强行指定的权力。但那种罔顾考生志趣由学校或家长“包办婚姻”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其实,这背后正是受着某种利益的驱动。
先说中学。今天,中学(尤其是重点中学)里的竞争可以说已到了“惨烈”的地步,已经不是去比学生录取的本科率,而是比名校率,甚至比北大、清华的录取率!西南某一贫困县县中的“高考奖励条例”规定:凡考取北大、清华的学生,每人奖励2万元,考取中国科大、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的学生,每人奖励1万元——其作派端的是豪爽潇洒,全不似头上还戴着一顶“贫困”的帽子!如此“破费”所为何来?一句话,就是为了借着那些名牌大学的名声来发展壮大本校的“教育产业”!除了教学中的“培优工程”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在许多重点中学里,这一工作已成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外,与大学名校做好沟通、处好关系、打通高校自主招生中的每道关节都会成为中学议事日程上的问题。再有一点,就是对尖子学生高考志愿填报上的处理了。这种“处理”,其原则就是填报志愿时一律“就高不就低”、让学生“宁当凤尾,不做鸡头”,一味以冲击名牌大学为任务。至于学生的兴趣爱好、未来发展全不在考虑之列,用“兴趣可以培养”、“未来全靠努力”之类的话就全都打发了。
再说家长。今天的家长通情达理、懂得尊重孩子的不少,但自以为是、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孩子的则更多。《中国青年报》上曾连续发过两篇长篇调查《逃离工科》,探究了中国科技人才匮乏的一个重要原因:大量学业拔尖的优秀人才逃离理工科,纷纷投向金融、经管、工商乃至行政管理行业,致使这类行业成为吞没我国顶尖人才的黑洞。而更多的家长恨不得自己的孩子一个个将来都能“一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而实现这一愿望的途径他们以为非经管、行管、金融之类行业莫属。所以高考志愿也就成了盛满家长、亲朋“富贵梦”的随俗、逐利的箩筐。
志愿遭遇“绑架”,其结果便是使许多孩子的愿望难以实现,兴趣无法满足,个性得不到张扬……这样的求学者会学出成果、到工作岗位上会业绩辉煌吗?每年总有不少名校学生被淘汰、中途改专业,有多少不是由于“被”志愿?绑架志愿,实为对孩子的戕害!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金榜高考在线频道
更多精品资源下载请访问:金榜教学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