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重庆31名考生民族成分造假、浙江高考航模加分等事件,让执行多年的高考加分政策面临信任危机。记者采访了解到,是否取消高考加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关注的社会话题之一(3月6日《检察日报》)。
近年来,高考加分政策出现了两种令人不安的倾向,一是加分变得过多过滥,从少数民族考生到英烈等特殊家庭学生,从各种竞赛获奖者到三好生等先进称号获得者,从见义勇为者子女到农村独生子女,从纳税大户子女到高端人才子女,都可加分,可谓五花八门,层出不穷。二是名目繁多的加分政策滋生出了腐败,作假现象比比皆是。对此,公众无不深表痛恨,要求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政策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教育部在2010年工作重点中明确指出,今年将规范高考加分政策。而山东省更是先行一步,提出从2010年起,全部取消省内制定的加分等照顾性政策,坚持公开公正,做好特殊类型考生的资格审查。现在,代表、委员们再度关注这一问题,相信高考加分政策的清理不久会全面展开。
那如何进行清理呢?由于教育部并没有将他们的打算告诉公众,我们不得而知。但我想要说的是,不管教育部怎样开展这项工作,都必须要遵循一条基本原则,那就是要让公众全程参与。这是因为,在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政策的过程中,肯定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譬如一些由国家部委倡导制定的加分政策,你现在要取消,相关部委能否理解,能否支持,这都是一个未知数;再如一些竞赛机构,凭着高考可以加分这一条,吸引了无数学生投身其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你现在要取消加分,断人家的财路,主办者肯定会不顾一切地进行公关。显然,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让公众全程参与,单靠教育部的力量进行操作,恐怕难尽人意。公平性如何保证,难免再生争议。
事实上,让公众参与其中,对如何清理规范高考加分政策进行公开讨论,充分吸收公众意见,不仅可以杜绝不公现象的发生,更能让公众对保留下来的高考加分政策给予充分理解;同时,也为教育部“秉公办事”提供了“挡箭牌”。如此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金榜高考在线频道
更多精品资源下载请访问:金榜教学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