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澄清:
“985”“211”并未废除
近日有消息称,教育部已经废除高校“985工程”以及“211工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教育部13日晚在官方微博“微言教育”上发布消息称,“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项目有效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
教育部表示,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国家先后实施了“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特色重点学科项目”等重点项目,有效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今后,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坚持中国特色,强调战略引领,突出绩效原则,鼓励改革创新,避免重复交叉,提高集成效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据新华社
淡化
“985”“211”
受访高校表示,今年教育部未发过“985工程”“211工程”项目申报文件,未提醒各高校申报新项目。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早就表示,“985”“211”已关上大门。
消除
高校等级感
有关高校负责人分析,这两个工程人为地给高校划分了等级,造成负面影响。教育部或改变对高校学科建设管理的模式,不人为给高校分等级,鼓励各校提升学科建设的内涵。
“985工程”
■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
■1999年启动
■希望整体提升入围高校办学实力
资金来源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
地方政府共建资金
学校主管部门共建资金
学校自筹资金
学校名单(39所)
清华[微博]大学[微博]北京大学[微博] 浙江大学[微博] 中国人民大学[微博] 重庆大学[微博]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大学 中山大学[微博]等
“211工程”
■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1995年正式启动
■侧重以学科为重点支持
资金来源
所需建设资金,采取国家、部门、地方和高等学校共同筹集的方式解决
学校名单(112所)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微博] 北京师范大学[微博]中央音乐学院[微博]同济大学[微博]华东理工大学[微博]等
“现在国家把‘985工程’‘211工程’取消了,取消后是按几个要素法综合考虑给学校分配绩效的……”近日,中南大学[微博]校长张尧学在该校2014年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这段讲话引起轩然大波:作为中国高校“身份象征”的“985”和“211”要废除了,是真是假?
昨天,成都商报采访我省内多所部属院校,他们均表示未接到相关通知。不过他们提到,很多迹象表明,“211”和“985”的概念有淡化趋势,教育部或改变对高校学科建设管理的模式,不人为给高校分等级,鼓励各校提升学科建设的内涵。
有淡化趋势
受访高校:今年未提醒申报新项目
“目前,我们尚未收到教育部官方有关废止‘985工程’‘211工程’的文件。”我省两所部属高校的相关负责人这样表示,但他们同时说,网上对该事件掀起热议,他们圈内也闹得沸沸扬扬。种种迹象表明,教育部将改革对高校学科建设的管理模式,“985”和“211”的概念有淡化趋势。
省内一所“211”高校相关负责人透露,去年年初该校完成了“211工程”第三期的结题和验收。正常来讲,去年年底该启动第四期,“但现在快一年了,也没有动,处于待命状态。”另一所高校则表示,未完成的项目款项还没停止拨付,但结题了的项目就没有经费了。今年教育部也未发过“985工程”“211工程”项目申报的文件,未提醒各高校申报新项目。
圈内人对目前的状态还是“有心理准备”。早在2011年3月,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时就表示,“985”“211”已关上大门,不会再有新的学校加入。据川内高校透露,教育部在内部调研和一些传达会议上,多次提到“要改革高校管理方式和经费投入模式”,而近来陆续整治的几起科研腐败案也释放出类似信号。
“种种迹象表明,高校学科建设管理模式将有变化,‘985’和‘211’的概念可能逐步淡化。”受访高校表示。
为何会淡化
分析:试图消除人为给高校划等级
“211工程”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1995年正式启动;“985工程”则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高等教育建设工程,1999年启动。这两个工程都是按“期”实施,按照项目拨付经费。以“211”为例,每期4~5年时间,高校首先要结合优势学科申报项目,专家组评审通过后立项拨款,再进行建设,最后是验收。
“985工程”和“211工程”曾对我国高校发展、学科建设水平产生过积极影响,现在为何要淡化它们?
对此,省内一所“211”高校学科发展负责人解释说,因为这两个工程人为地给高校划分了等级,但学术应该是自由而平等的,划了等级当然会造成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已渗透到各方面。比如,一些用人单位要求求职者必须是“985”和“211”高校的学生,甚至国外高校来跟国内高校谈合作,也要看对方是否有“985”和“211”的“牌子”。
“这两块‘牌子’带给学校的社会效益已经远超过它提供的经费本身。”该负责人举例说,只要有了这块“牌子”,哪怕该校的某专业算不上好,该专业的学生走出去,大家还是认可。但如果没有“牌子”撑腰,从学校到学生,就会丧失很多机会和支持。因此,教育部正试图消除这种“等级感”。
改革走向
推出“2011计划” 鼓励协同创新
尽管圈内已看到淡化“985”和“211”的趋势,但他们一致认为:国家对于高校学科建设的支持不会停止,只会更加加强。那么问题就在于,未来在科研经费的拨付上,如何衡量、管理和考评各大高校?
有高校就提出,希望国家将“985”和“211”等类似高校建设项目经费转为日常拨款,由高校自行统筹划分,算是政府在高校拨款改革上放权给高校的尝试。同时,教育部早就推出“2011计划”,大力提倡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地方政府合作,协同创新。为此,各高校在科研项目申报上也开始转向协同创新,寻求更多可以孵化或推动地方经济建设的务实项目。
在省内一所以理工科见长的部属高校教师看来,未来注重学科内涵发展,在每次教育部学科评估中领先的高校和专业,会更受青睐,或许每过一轮评估,才给拨经费,“以前会贪大求全,要求高校是‘航空母舰’,但未来或注重内涵和方向,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精’和‘好’,才会得到更多投入”,所以目前规模较小的高校可能会在下一轮变革中异军突起。
另有高校教师认为,如果废止“985”和“211”,会对高校产生一定影响,但却会促使高校改革目前的科研体制,提升科研经费的使用率和透明度。 成都商报记者 江浪莎 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