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学科辅导 >  阅读文章
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初探
阅读: 611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4/11/17 10:16:12
分享到: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阵地和主要渠道,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大有作为。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利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运用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三个方面探索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

  【关键词】课堂教学;创新思维;化学史;问题解决;实验探究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至今萦绕在每个教师的耳边。学校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法的转型?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铺开,正在向纵深发展。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突出“以生为本”,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线索去传授知识,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维,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完善人格,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改变高中化学教学长期以来以知识传授为主,以解题训练为纲,注重“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的化学习题演练,而课堂教学中有关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原理的推导过程、实验的探究过程、化学文化的积淀过程则普遍受到忽视的局面。要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笔者以为教师可以从更新教育理念和转变教学模式等方面予以思考和实践。

  1重视利用化学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化学史料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化学史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化学史教学,把作为化学科学认识成果的化学知识及与这些成果产生、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化学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等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学到形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学中穿插讲授,开设化学史专题讲座,举行化学史案例分析讨论会,组织研究性课题活动,利用化学史编制习题等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手段将化学史教育与科学素养教育有机结合,既传授知识给学生,又开启学生智慧之门,达到领会和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全方位地、高效地提高学生科学史素养的目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介绍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西汉时发明造纸术、唐代黑火药的记载,还有煤的开发利用,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陶瓷的发明,酿酒、染色、炼丹术等的化学史教学内容。为了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和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可以介绍英国化学家戴维在1807~1808年发现了钾、钠、钙、锶、钡、镁、硼等多种元素,当时仅29岁。为了培养学生敬业献身的精神,可以介绍1906年化学诺贝尔奖得主莫瓦桑明知氟的毒害很大,仍不顾危险反复实验,终致英年早逝;居里夫人由于长期与放射性物质接触而以身殉职等。

  2重视运用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中学化学教材内容、化学实验、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创设问题。教师创设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开放性,难度适中,能激发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后,如何实施“问题解决”的教学就成为本模式的重要一环。通过学生自学、独立思考、互相讨论和教师点拨,让学生有机会直接参与寻求合作,解决问题,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学生通过自读、自学、实验、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收集、处理有关资料、文献、数据的能力,并在探索中训练概括新知识的能力,提出解释或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培养创新能力,也是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通过点拨或适当的讲解把学生的思想偏差纠正过来,引导学生将自学探索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的点拨要做到恰到好处,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思维方法后,其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深刻性和独创性也将会得到提高。例如:在有关氢氧化铝知识的复习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层层深入,步步逼近,启迪学生的思维。

  ①氢氧化铝为什么显两性?

  ②硫酸铝、偏铝酸钠的水溶液显酸性、中性还是碱性?

  ③铝离子、偏铝酸根离子能否同时大量共存在于同一溶液中?

  ④往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和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铝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

  ⑤有两瓶无色的水溶液,只知一瓶是硫酸铝,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不用任何其它试剂怎样鉴别它们?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深化的状态。

  3重视应用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最直观的教学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最佳方式。

  为了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的功能,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增强实验的探索性,给学生一个轻松的实验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目前的实验教学中,学生缺乏应有的自主性,对待学生实验大多是按照课本“依葫芦画瓢”,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引导学生不迷信课本,不囿于常规,勇于“别出心裁”,允许并支持学生对实验过程发表不同的见解,同时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他们提出的见解中合理的部分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其中的错误加以详尽的分析,使师生观点达到一致。例如:在进行氨气的喷泉实验教学时,首先将形成喷泉的原因进行分析,同学们都理解了形成喷泉的原因是因为存在压强差。假若将氨气换成二氧化碳气体能否用水作喷泉实验?如若不能,可如何改进?并鼓励同学们在思考讨论后自己动手操作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经过思考后,有些同学认为用水与二氧化碳气体可以做成喷泉实验,有些同学则认为不行,并都形成了自己的方案,动手验证后,大多同学喷泉实验成功了,但用水与二氧化碳进行喷泉实验的同学失败了,最后大家一起探讨为何用水与二氧化碳不能做成喷泉实验,大多数同学认为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性较小,很难产生压强差,若将水换成碱液即可。通过上述教学,不仅使学生巩固了课本中学到的知识,也对学生运用现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训练和培养,也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实验教学的无穷乐趣。

  实践证明,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既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心血,倾注更大的热情,同时对教师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有目的地开展教学实验和研究,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创造性的进行教学,使自己逐步实现由“教学型”向“创造型”转变。在进行基础教育的同时,切实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参考文献

  〔1〕肖高平.在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EB/OL〕

  〔2〕曹晔,郑国雄.高中化学创新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EB/OL〕

  〔3〕张志华.中学阶段进行化学史教育的必要性〔EB/OL〕

  作者:蒋吉云

  来源:233网校

来源: 网络 编辑: xueshan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