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学科辅导 >  阅读文章
牛顿第一定律创新设计点评
阅读: 188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4/11/15 8:52:20
分享到:

一、课前引入,提出问题

  前面学过,在物理学中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和力的相关知识,那么运动和力什么关系呢?

  演示:推小车,即人给小车一个力的作用,现象:小车运动

  不推,人没有给小车一个力的作用,小车不运动

  介绍:2000年前,亚里士多德的对此的观点“运动需要力维持”

  问:如果我们要质疑亚里斯多德的观点或质疑我们自己已经形成的前概念,我们要提出一个怎样的观点?

  引导提出问题: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能一直运动下去。

  (点评:1、将学生的前概念与亚里斯多德的观点直接对接,暴露学生的错误认知,形成认识需求。2、将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变成了推翻亚里斯多德观点的质疑过程,更能激起学生真正的主体参与)

  二、设计探究实验 ,并进行探究

  问题1:实验中,如何找到不受力的运动物体?

  学生讨论:

  学生汇报:由“真空不传声”实验可知,虽然找不到不受力的物体,但是可以找到接近不受力的物体。

  方案:运动------改变接触面,减小阻力--------观察运动情况------合理推理      问题2:教材中斜面的作用是什么?如何让小车在平面的始端速度相同?

  (点评:1、理想化推理是物理实验中常用到的方法,有意识引导学生根据“真空不能传声”,进行方法的迁移,逐渐形成能力。2、在设计环节,并没有让学生全部经历设计过程,而是反思教材中实验装置的设计意图,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学生课后自读教材。3、逐渐减小阻力进而理想化推理,这是牛顿第一定律实验设计方法的灵魂,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抓住了参与的制高点。

  根据生活经验,填写表格。

  (点评;学生对相同运动物体在阻力不同的表面运动的距离不同是有生活经验的,可能处于授课时间的考虑,所以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填表(远,近或较远等),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作,收集实验数据。)

  根据表格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接触面越光滑,(受到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长

  能回答我们的探究问题么?

  探究结论:如果接触面足够光滑,(受到阻力足够小)小车将一直运动下去。

  (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问题3:那么一个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将会怎样?为什么?

  学生讨论

  学生汇报:一个静止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将会一直静止。

  因为运动物体不受力,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静止的物体速度为零,无运动方向,也保持不变,那么静止的物体将永远静止。

  三、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引导:如果物体不受力处于几种状态?何时静止,何时运动?

  学生; 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永远处于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

  引出思考:由牛顿第一定律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分析: 不受力---------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不变

  说明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介绍;物体不受力才能把真实一面(本性------保持运动状态不变)体现出来。

  说明2:任何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惯性。

  问:运动和力什么关系?

  总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

  (点评:1、得出结论后的系统分析,有助于学生对力和运动关系的整体认识。2、将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建构。)

  应用:牛一定律是推理的,虽然无法用实验来检验其正确性,但是人类进入太空中后,发现其情形和牛顿描述很相像。

  视频播放:太空中情形。

  (这个视频辅助教学,选择得当,让学生能够看到类似不受重力作用和其他外力作用时,能够一直运动的场景,经理想化的推理更拉近了一步。)

  新问题:惯性大小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作用?

  作业:预习。

  总体评议:

  1、教学设计独具创新,一改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转而质疑对亚里斯多德的观点,从而提出新的、通俗的、易于学生理解的观点。

  2、教学环节的处理上能够抓住重点环节让学生经历设计过程,反思教材设计装置,使学生活动始终处于思维的较高水平上。

  3、得出结论后的教师点拨过程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的建构。

  4、画龙点睛之处还在于虽然学生没有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没有能够在课堂上看到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远,速度改变越慢,但是,通过太空中宇航员的运动情景,再现了物体不受力,运动将一直下去这一过程。

  来源:如兰的博客

来源: 网络 编辑: xueshan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