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资讯 >  阅读文章
2013北京高考作文命题背后的时政原则
阅读: 1347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3/6/7 16:16:07
分享到:
    作为大家最关注的题目之一,不仅因为其分值巨大,更因为作文题目中包括着重要社会现象、人们思想态度的一种反思。但事实上,很少人会真正试图去研究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命制背后的实事内涵。大多数老师只会教学生套作名人的例子,拼凑些名句名言,但这几乎成了阅卷者最厌恶的写作风格之一。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要作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如果是一个烂泥潭又有谁知道它的深浅呢。所以想写好考场作文,既不是拼凑名人素材,也不是盲目抒情,而要真正理解命题人的命题意图。
  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考的是铁路检修工人老计坚守岗位的内容。这一题目,让那些只会教学生写名人故事、风花雪月的老师完全崩溃。更有甚者,还有鼓吹在考场上要写记叙文、散文来标新立异之辈,学生们在考场上一见此题完全手足无措。于是,杨老师告诉你,在高考前中宣部(主管教育)部长刘云山提出新闻战线要“走转改”。“走”就是“走基层”,要报道平凡世界的闪光品质。只要你了解这一点,就知道这是当时最重要的时政之一。杨老师带你练过这个类型的作文,你上了考场,无论考老计老刘还是老杨,你都会写!然而,很有学校的老师甚至连刘云山都没有听过,更不要提“走转改”这样重要的时事了。
  我在课上举过这样的例子来说明,宋代文坛领秀欧阳修提出“诗文革新运动”,主张一扫西昆体的浮靡之见,而要反映社会现实。科举的时候,欧阳修又是命题者,又是阅卷人,曾巩是当年的状元,苏轼是榜眼,如果他们的文章文字清浮如西昆旧体,可能被录取么。曾巩最早被欧阳修所欣赏的文章叫《时务策》,相当于“曾巩谈时政”。苏轼当时的考场作文叫《刑赏忠厚之至论》,纵谈古仁者以忠厚为本行刑,反思今日宜行仁政。阅卷者欧阳修看了都说,这小子我以后都得让着他点。
  如果你今天的文章仍然浮华虚饰,一无真情实感,二无现实眼光,三无文采篇章,在阅卷者眼里简直无可取之处。而以上三点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现实眼光,才能关注和体会自己所处的世界,才能抒发真性情,正所谓“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有了现实眼光,自然可以引证古今,以史为据、以史为鉴进行分析,而决非套作之流。
  在高考前杨老师为学生们精析了2013重要的时事及其命题思路,请看这是我对2013年各城区一二模作文进行的深入解析:
  作文题目      时事
  2013海淀一模:李太奖        文化软实力
  2013西城一模:有我还是无我     走基层:奉献
  2013东城一模:动物冬眠、迁徙    走基层:坚守
  2013海淀二模:结伴同行       走基层:团结
  2013西城二模:小确幸        中国梦:幸福
  2013东城二模:拼凑与创造      文化软实力:创造力;
  明白了这些,才真正懂得命题者不仅仅考查你的语文功底,还在考查你的现实眼光。一个年青人不能只是沉湎于个人的小世界、小情感,而要有济世经国的眼光与抱负。只有这样,才能写出高于同龄人的好文章来。只可惜很多学校的老师在高考前还在孜孜不倦地教学生写文人故事,有的老师还把从网上搜来故事凑成毫无逻辑的集子发给学生,面对厚厚的故事集学生完全不知应该从何下手。还有的老师只会不停地讲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而对于其背后对平凡世界闪光品质重点报道的时政却一无所知,学生们在感动流泪之后仍然是面对考题的茫然,或者对着考题继续流泪。
  以下是2013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
  一个文学家、一个科学家进行讨论
  科学家说:爱迪生来到21世纪很新奇,他会觉得什么很新奇呢?
  文学家说:手机一定让他觉得不可思议。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标志,就像一部掌上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他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带给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改变。
  围绕二者的讨论展开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12
来源: 网络 编辑: 地理sikao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