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综合信息 >  阅读文章
作弊“利器”与“克星”的较量
阅读: 679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3/6/4 15:46:26
分享到:
考试作弊古已有之,而近10年来,利用各种高科技设备作弊大为流行,考场安检的严格程度也连年升级。作弊利器克星之间的较量此起彼伏,展开一场考场外的高科技竞争。
然而,最严安检能否真正杜绝作弊现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异地监考、入场安检、身份识别、考场监控,还是无线电干扰屏蔽仪,都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高考[微博]作弊现象。你实行异地监考,也有人能提前搞定监考老师,甚至让异地来的监考老师水土不服,全体腹泻到根本无法上考场;你使用无线电监测,我的发射波段千变万化,避开你的波段,让无线电监测成摆设;你使用金属探测仪,社会上就出现陶瓷耳机接收器……每一种先进的反作弊仪器,都是在相应作弊手法出现后的亡羊补牢。
多年的高考反舞弊现实表明,想从根本上消除考试作弊,仅靠教育部门的科技战是行不通的。纷繁复杂的高科技作弊手段只是表象,其实质是考生和社会的诚信缺失。长春市第十一高中毕业班班主任宋佳玲说,她1993年第一次参加高考监考时,几乎没有考生作弊。纯朴、秉承中国人诚实信用的传统,是那时考生不作弊的原因。所以,中国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被重视,教育应从小学开始,这能从根本上提高考生的诚信。
另外,较低的违法成本也是导致高考作弊屡禁不止的客观原因。对于作弊考生,对其处罚最多的是取消当年考试成绩以及次年高考资格,这导致很多人愿意赌一把。而对于生产和销售作弊器材的企业,目前国家还没有明确的法律制裁依据和有效处罚手段。丰厚的利润会让很多企业迷失了心智,铤而走险。
总而言之,高考反作弊不能只依靠教育部门的科技战和公安部门的游击战。杜绝它的真正良方,既要提高学生和全社会的诚信水平,让作弊失去;也要改革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通过高等教育宽进严出等办法,使作弊失去一劳永逸的效果。
(记者孙阳马扬)据新华社长春62新媒体专电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stephen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