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招收外语类保送生政策及小语种招生政策的陆续发布,萦绕在考生和家长心头的疑问--“2010年小语种招生是否会变化”也渐渐有了明确答案。未来小语种招生肯定有变化,以往相对独立的小语种招生将被逐步纳入统考范围。
25所高校招收小语种
所谓的“小语种”是相对于英语这个大的语系而言。截至2009年招生季,全国有25个高校招收小语种专业,分别是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东南大学、外交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外语学院、西安外国语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
以往小语种专业多是自行命题,单独考试和录取。考生被录取后,一般不再参加普通高考,但是考生入学后也不能转到其他专业。和高校自主招生相似,小语种测试也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一般考语文、外语、数学等科目,面试则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如英语朗读并回答问题、模仿发音、中文朗读、知识面考查等。
小语种录取“分化”为两大类
细心的考生会发现,针对小语种招生,今年各校的表述已经与以往有所不同。尽管教育部新文件各中学还未见到,但是从高校针对小语种招生的这种表述上,有经验的中学老师还是看出了端倪。“简单地说,小语种招生将分化为两种情况,一类是保送,另一类将参加普通高考。”郑州外国语学校某班班主任杨志明老师表示。
以北大为例,该校今年计划招收阿拉伯语、朝鲜语等小语种保送生55名。但北大招收小语种的生源范围只限教育部批准的具有推荐外语类保送生资格的17所外国语学校。这些学校有天津外国语学校、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太原外国语学校、长春外国语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浦东校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浦西校区、南京外国语学校、杭州外国语学校、厦门外国语学校、南昌外国语学校、济南外国语学校、郑州外国语学校、武汉外国语学校、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四川外语学院附属外国语学校(重庆外国语学校)、成都外国语学校。北大特别指明这些学生需由中学进行公开选拔推荐,之后符合条件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可在网上注册报名。笔试将在各省同时进行,具体时间还未确定,面试将于2010年1月在北大进行。
同样,目前有俄语、德语、法语、日语四个小语种专业的武大也表示,自2010年起,以往小语种专业的学生名额,今后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保送生招生,被录取的学生须是教育部规定的具有推荐保送生资格的外国语学校的、具有保送资格的本语种的学生,录取的学生不用参加高考,该类学生需参加2010年1月举行的武汉大学珞珈科学文化冬令营的考试选拔;另一部分通过高考提前批录取,学生不限学校以及是否具有保送资格,高中阶段学英语或学本语种的学生均可报考。
山东大学2010年小语种招生政策中则明确规定:获得学校小语种招生资格,不能直接获得保送资格了,必须参加2010年普通高考,达到本科一批次控制线,学校第一志愿填报山东大学,在填报高考志愿结束一周内反馈高考志愿填报信息,资格方能有效。尽管还有一些具有小语种招生资格的大学没有公布政策,但在接受电话采访时,不少学校也表示会按教育部的政策调整小语种招生。应该说,除了保送生,其他参加小语种考试的考生都需再参加高考,然后在提前批中录取,新政策实行后,各个学校会在录取中给予这些小语种学生有多少降分优惠,由各校自定。
改革招生会有影响吗?
由于小语种保送生只针对17所外语学校,这就意味着普通中学的学生想报考小语种,就只能走参加高考提前批录取这一条路。这对于高校小语种招生是否有影响呢?
去年曾通过小语种送学生进北大的一所省示范中学校长表示,影响肯定有,但也是有限度的。所谓影响,就是那些学习拔尖的考生以往想通过小语种可免参加高考进高校,现在免试的政策没了,考生就会把选择面放宽,去参加更多学校的自主招生,这样对于具备小语种招生资格的院校来说争夺生源的成本会上升。但是,他同时表示,毕竟小语种招生有其独特的地方,如由于小语种专业招生较少,以后找工作就会有很强的竞争力,这对那些对语言有兴趣的考生依然会有较强的吸引力。
其实,针对小语种招生出现的新变化,一些高校也推出了应对措施,比如放低其门槛。像山大要求这类考生:要学业优秀,会考成绩70%科目达到A级或成绩列年级文、理科前20%的优秀学生。省级重点普通高中或省级规范化学校的学生,年级综合排名在前20%以内或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二等奖以上(高二年级组以上)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面对新变化,依然想报考的考生该如何复习呢?北大附中河南分校的老师建议,考生加强英语训练仍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对于其他学科也应及时查漏补缺,毕竟很多学校要求考生的高考成绩要过一本,如果仅仅外语成绩突出,其他科“短腿”的话,也难圆小语种专业的梦想。(首席记者:王曦辉实习生:张颖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