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高考语文名篇默写不“放弃” 弄懂意思再写
阅读: 1204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09/5/30 11:13:58
分享到:

2009年上海卷考试手册(语文)在识记与理解部分中规定: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是以八选六空的形式呈现的,分值是6分。从近几年上海卷的高考来看,名句名篇的默写十分不理想,去年全市该项平均得分仅为3分。究其原因,是考生对名句名篇默写不重视造成的。

有的同学认为,名句名篇的默写相对于整张150分的试卷来说,这6分实在算不了什么,丢失了无所谓。每年高考语文,都有个别考生该项得0分,这种自我放弃的态度是完全错误的。且不从大的方面来说,背诵默写一些名句名篇,增加个人的文化积淀,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对自己的终身发展会有好处,就是从眼下考试的角度来说,多6分跟少6分完全不一样。忽视默写的同学,由其态度决定,其学习能力也不会强到哪儿去,而高考语文,除了写出课文中所涉及的著名作家作品及文学和文化常识(这些同学在这方面也不会重视)等识记与理解方面的内容外,多数是以能力立意为主,比如分析与综合、鉴赏与评价的能力。这部分同学文化积累薄弱,这些能力不会强到哪儿去,分数当然也不会高到哪儿去。再加上表达应用呢,也就是写作,一个考生文化积累不丰厚,胸无点墨,语言干巴,又能写出怎样的作文呢?也可想而知。也就是说,忽视默写倒不是6分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一张高考语文试卷从阅读到写作全局的问题。

从阅卷的实际情况来看,考生该项答题失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字词写错 这类现象是默写失分最主要的原因。这些考生不是背不出,而是一默写在纸上就把字词写错。比如人情练达即文章中的,有的考生错写成。这往往都是在背诵时不细心,或者是长期养成了错误书写的习惯造成的。

2)张冠李戴 有的考生背诵的古诗文多了,在大脑中就出现了程序错乱,经常会出现这首诗串到另外一首诗上去的情况,或者同一首诗,前句串到后句、后句串到前句,在默写时造成张冠李戴。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考生在背诵时囫囵吞枣,不注重对诗文内容的理解,更不注重这首诗和另外一首诗的区别。

3)滥竽充数 这部分考生是为了将空填足(满六空),不管正确不正确,就将自己所知道的名句胡乱填上去,滥竽充数。

4)杜撰句子 这部分考生实在想不起来该是什么名句,就自己杜撰一个填上去。

以上情况,归根结底还是由考生的态度造成的。有的考生认为默写的范围太广,无从抓起,实际上从目前对默写范围的规定来看是不广的。十二年的学习,默写仅考高中三年课后要求背诵的篇目、初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以及课外的一点积累,考生实际上主要抓的是高中课后要求背诵的篇目,初中要求背诵的篇目不是从头抓起,因为初中时那些篇目已经背诵得很熟练了,你只要唤醒从前的记忆即可,至于课外的那1分,也多是耳熟能详的名句,只要调动平时的积累即可。高中课后要求背诵的篇目,统计下来,总共也只有30篇,其中大部分是诗词,散文只有6篇,有2篇只要求背诵片段,三年,这样的要求不算太高吧?

最大的难题是字词写错。同学们可以将容易写错的字词都统计下来,反复纠正,这样再默写的时候就不会写错了。比如怅寥廓中的寥廓二字,同学们容易写成廖阔,像这样的,都集中起来进行订正,这样反复多次,就不会再写错了。再就是要理解字词的意思。比如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字,有的同学经常会错写成字,岁月稠岁月多的意思,不是为岁月发愁,当你把这层意思弄清楚了,可能就不会再写错了。

还有就是张冠李戴的问题。往往是题目或内容相近的诗文容易张冠李戴。比如杜甫有两首诗,一首诗是《登楼》,一首是《登高》,这两首虽都有个字,但所写内容完全不一样,一个写在成都,一个写在夔州;只要细心区分,还是能够避免张冠李戴。

来源: 网络|http://www.jb1000.com/ 编辑: yuxiuyi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