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老师指导:高三一年应该如何安排复习时间
阅读: 1093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11/10/8 19:53:00
分享到:
  谈到高考复习,有些学生会有自己的安排;我不反对私底下有自己的小计划;但是整体来说还是跟着老师走会比较妥当。高考进行了这么多年,在如何有效利用时间上,老师的经验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只要跟着老师的复习计划,再结合个人的特点,一步一步来,我想你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成果。

  首先是高考第一轮复习

  开始高考第一轮复习,一般持续到2012年3月,一轮复习主要是梳理知识点,巩固基础。

  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之上,对各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查出所有理解上的障碍,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二轮复习一般从3月到4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对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深刻理解,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升实战能力。这一轮复习的目标是彻底掌握基本知识,使各个知识点整体化、有序化、自控化、实用化,便于指导技能操作,进行思维训练。经过解题复习,使记忆率达到95%以上。

  什么是重点?重点是指使用次数频繁、应用价值高、又属于基础知识的那部分内容,它们往往是在考试中每考必现的那部分,是大纲中要求熟练掌握的那部分,也是知识网络横向与纵向的“交叉点”。

  什么是难点?难点一个是知识自身的,是一般性的、大家共有的;另一个是相对于学生个人的,是个体性的、因人而异的。一般性的难点往往是指概念比较抽象,易与其他概念相混,运用时易发生错误,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比较综合的知识。个体性的难点是由个体思维方法的差异、理解能力的不同以及个体知识中的缺陷与漏洞决定的,这些难点老师一般不会仔细讲,但它们又往往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拦路虎,给学生造成很大障碍,成为学生自卑的原因。因此,每个学生一定要把自己学习上的难点找出来,予以特别重视。

  另外,本阶段学生还应注意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解题时,先从显在知识点切入,挖掘出隐含知识点,构成已知条件,并由此为“向导”从大脑中搜索出未知条件知识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三轮复习(4月到5月)

  第三轮主要是进行检验复习。学生用“尝试回忆记忆法”把前两轮复习过的内容想出来,强化记忆。回忆一旦进行不下去,立即看书或笔记,接续回忆线索。在回忆的基础上,自选一到两套模拟试题(可以从老师提供的试题里选,也可以到一些知名高考网站,如高考资源网下载。)严格按考场要求进行自考,巩固记忆效果,及时进入考试状态。

  第三轮复习从五月中到五月底,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冲刺阶段,这段时间的复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因此,这轮复习是三轮复习法中最关键的一轮。考生的脑子里不但有了所有课程的框架脉络,而且对于高考试卷的结构、题型也应该有了较深层次的把握。在第三轮复习完成之后,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就等高考”了。

  三轮复习各有侧重点,但并不意味着这三轮复习是互相独立的,其实,在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巩固基础、难点重点突破和综合应用是相互渗透,相互掺杂的。每轮复习都要精选练习题,既注重夯实基础又注重能力的培养。

  高效复习须讲究策略,要懂得放弃。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学生应该把精力花在能够提升成绩的地方。假如多花30小时在语文科上,高考成绩能由100分提高到105分,但多花30小时在化学科上,可能高考成绩能由85分提高到95分。因此,学生应该清楚自己在什么科目上有潜力,提升空间大,便于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同样,假设有一科成绩很差,花再多时间,成绩也不会有太大的提升,那么就应该对这个科目有所放弃,把精力花在别的科目上。虽然这是学习的权宜之计,确是赢得高考的必要技巧。

  学生应该对老师的安排有所领会,自己多总结,多吸取教训,相信会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
来源: 网络 编辑: yanan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