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高考在线  >  高考在线 >  阅读文章
盘点浙江首次新课改高考:“于无声处听惊雷”
阅读: 523 次  我要评论( 0 )  收藏   2009/10/14 19:54:42
分享到:

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宁波市民范先生一直关注着浙江的高考改革,尤其是动作如此之大的首次新课改高考。在今年高考招生全部结束后,他坦然笑言整个过程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改革力度很大但激起的社会动静却很小。多方面反馈信息表明,社会对今年浙江招生录取总体满意。涉及面如此之大、环节如此之复杂的高考改革缘何能在平稳中落幕,而且得到了社会舆情的广泛支持,浙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坚守公平底线不动摇

在很多场合,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一再强调,高考制度既是连接大学与高中的枢纽,又是大学与社会联系的重要桥梁,承载着素质教育导向、教育资源配置、社会公平维护等诸多重任,一定要把新课改高考作为硬任务来抓,确保高考公平是核心,是底线,也是我们推进新课改高考的着眼点。

与以往相比,今年浙江新高考方案的基本特点就是建立了集合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招生考试评价体系,并在其良性互动关系上体现公平公正;公平公正是设计新高考方案遵循的首要原则。这意味着过去那种相对单一的评价体系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方案出台后,对会考成绩、综合素质等指标的使用问题,一度引发部分家长疑虑甚至专家争议。省教育厅最后拍板:要,但目前状况下宜实行软挂钩。

今年5月,刘希平厅长在作客浙江在线与网友开展互动交流时再次强调,分数线依然是高校招生的第一条件,只有通过分数线这个门槛,我们才会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其他的学业水平考试情况。业内人士分析,考试成绩的确不能反映学生的全部,但它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群体家庭孩子之间的平等。

在中国教育史分会理事长田正平教授看来,浙江新高考方案最大的亮点就是推行分类测试、分批选拔的操作模式,因为它不再用高度统一的考试科目来决定学生的命运,从一个新的层面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了高考的应有功能。分类测试是一种实质上的公平,是考生可以量力而行并选择合适高校,根据自身实际和能力对应报考重点、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等三类院校,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对不同高校而言,也可选拔相应合格的学生。

为强化高考过程公平,今年浙江还首次对所有高考考场实行屏蔽,重点防范和打击团伙作弊和高科技作弊行为,整个考试过程平静有序。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省查获违纪舞弊考生32名,犯规舞弊率由去年的万分之二点八下降到今年的万分之零点九。这为新课改高考改革打响头炮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此外,所有高考试卷的网上评阅是强化高考公平的又一环节,网上背靠背打分让高考作文评阅工作更加公平公正。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廖可斌教授感触良多。在网上,两名作文阅卷者相互看不见评分结果,相互不受干扰;而一旦两者打分差距超过规定范围,计算机就会把考卷发给第三位老师再行评阅。

一切为了有利于考生

2009年高考录取结束不久,912浙江又迎来了2010年高考的第一场英语听力、技术考试。8点未到,丽水某高中门口就聚集了不少高三学生,这是他们人生的第一次大考。不过,现场人们并没有感受到以往高考的那种紧张气氛,考生们解释,因为有两次机会,可以选择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所以他们的心态普遍比较放松。舟山普陀三中校长阮志康认为,高考改革能否为社会各界所认同,有没有减轻学生的负担也是较为关键的一点。

 过去,80%考生用80%的精力花在那永远搞不明白的20%的问题上。省教育厅长期分管基础教育的巡视员张绪培感慨说。高考改革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成就,并满足其选择性需求,这也是减负的根本要求。高考前部分专家担心一、二、三类均兼报的考生会偏多,结果却比预想要好,全兼报的考生仅8万余人,约占全部考生的1/4;而单报第三类的考生达到了5.4万人。这与改革前相比形成了鲜明对照。湖州练市中学是一所基础相对薄弱的乡镇高中,今年该校单报第三类的考生为232人,占35.9%,而2010年已实施第三类教学的学生有139人,占29.7%

不过,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试卷难度的降低才是让他们真正轻松下来的理由。据介绍,与去年相比,今年浙江高考试卷难度略有下降,形成了减轻考生学业负担的正确导向。试卷总体结构、题量、检测内容等均得到考生认可,特别是首次自主命题的综合科目和自选模块科目,各学科之间的统筹问题处理得比较理想。达到了看上去不难,做起来也不易的目标,对学生的学习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事实上,为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高考改革方案,使包括考生、学校等在内的各关联方受益,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省教育厅及考试院早在2006年初就设立了专项课题组。到20084月方案正式公布,前后历时长达3年,召开23次调研座谈会,分别向师生、家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广泛征求意见;在反复论证修改确定新高考方案后,省教育厅和考试院又组成多个讲师团分赴基层、中学宣讲,以扎实有效的工作,赢得社会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抽取各市2万余高三学生进行大规模分层试测,并在网上向社会公开征求考试说明意见。

衢州一些偏远中学至今还津津乐道网上填志愿这一配套新举措。鼠标一点就可以完成整个志愿填报和补报,不必在县城和学校两地之间来回奔波。专家认为,与传统纸质志愿相比,网报有效提高了准确率,有利于维护考生利益,更可谓省时省力。今年浙江的高考共经历了13次网上填报(征求)志愿,15次平行志愿模拟投档和26轮正式投档,虽然招生时间拉长,对考试机构而言工作量大大增加,但考生和院校却从中受益,实现了双赢。首批高校录取中,考生第一志愿满足率由去年的93%上升到今年的98%,而院校第一志愿满足率则由去年的70 %上升到今年的90%以上;此外,高分考生落选率和征求志愿比例均再创新低。这主要归功于今年浙江高考招生的两个新政。一是首次采用分类分批划线、分批填报志愿、分段录取的办法,二是平行志愿统一增加到5个以及合并原来的二、三批志愿。从机制上最大限度保障了考生权益。

改革的探索还在继续

今年高考一结束,杭州高级中学特级教师缪水娟便给出了对语文卷的第一印象,既坚持了自主命题以来的一贯风格,也给新课程语文教育以正确导向。而部分专家则对今年的浙江高考卷给出了顺应课改、渐变过渡的评语,像生物、语文突出了对本学科素养的考查;数学着重考查学生探究应用意识和能力;英语更加注意将英语的美感与价值态度有机结合;政治增加了开放性和探究性;历史注重对方法和情感的考查;地理要求更多用地理原理分析地理原因或作出评价、提出建议;物理突出建模和过程,实验题有利于真正做过实验的考生得高分;化学关注科技热点和化学学科思维方法等。

湖州练市中学高三(1)班学生盛云华居然会接电线、做台灯,这让盛爸爸颇感意外,这可是头一遭啊,孩子能干了。所以,对于即将到来的2010年高考,父子俩一致决定只报考第三类,毕业后当个技工,前途也不错。新课改是理想中的课程,而高考改革则将其固定下来,使其成为必须实施的课程 瓶窑中学校长俞建中说。这让很多在新课改路上积极探索的学校倍受鼓舞。新高考让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成为可能,也推动了高中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

高中新课改的利多因素还不止这些,浙江新高考第一年也得到省内外高校特别是国家重点高校的大力支持。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在浙招生院校本科录取比去年约增3个百分点,其中复旦大学等第一批文理科包括自主招生在内,总增招量达1800余名。浙江工业大学首次规定浙江省内参加新课改的考生必须满足综合素质评价中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能四个方面要求等第均为P()以上以及学习能力要求等第C()以上方能报考该校。浙江工商大学的招生章程也有此类规定。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则明确表示,在考生总分相当的情况下,高校将更青睐那些综合素质好的考生。

秋季开学以来,杭城的部分高中正在对课程表进行调整。因为按照省教育厅最新下发的《关于调整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通知》精神,浙江高中将减少统一要求的教学内容,实现教材瘦身。省教育厅基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目的是进一步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有选择、个性化地发展,解决新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而很多高中教师则有另一番理解,此次课程调整放在首次新课改高考结束后,这说明高考改革和高中教学实现了良性互动。像选修模块的调整就是根据高中会考和高考的差异性作出的。至于免考制度的取消,一方面可以起到有效遏制学生偏科现象的出现,让学生重视某些非高考科目的学习,从而切实提高会考在三位一体的招生考试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强高考公平,特别是可以有效规避获得免考权的学校容易出现随意划分成绩等第的现象。

9月初,一场小型的高考招生研讨会在省教育考试院内举行。经过了6月高考到其后40余天录取阶段,浙江的首次新课程高考已经圆满收官,但这一场牵动千家万户的改革并没有结束。这只是一个开始,肯定值得肯定的,完善应该完善的,浙江的高考改革依然要在探索中继续前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本报记者:陈樱之 通讯员:王东 鲍夏超 周锋)

来源:浙江日报

 

来源: 本站|www.jb1000.com 编辑: yuxiuyi 返回顶部关闭页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